十二、德育与班级管理
(一) 德育的概念、构成及意义
德育: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
狭义的德育指学校德育。
我国社会主义的学校德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中学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二)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德育的任务:
一>,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和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
二>,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德育的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培养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增强国家和民放的意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维护世界和平。
2,革命理想:激励学生有个人的理想和追求;进行正确诱导,提高学生分辨正确理想与错误打算的能力;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3,集体主义教育:关心热爱集体,成为集体的积极成员;用集体主义精神来调节言行;养成尊重群众的观点。
4,劳动教育: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新风尚;勤奋学习,为参加现代化建设作好准备;爱护公共财物和劳动成果。
5,民主、纪律和法制教育:培养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对纪律的认识,加强纪律性;掌握法律知识,严格遵纪守法。
6,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培养文明行为;养成良好的品质;
7,正确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提高理论修养,为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打好基础;随时端正对人生的认识和态度;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看问题。
(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培养提高过程 。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2)德育过程的一半顺寻可以概括知、情、意、行,以知开端、以行为终结。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1)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
(2)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
(3)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1)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2)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3)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性的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