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德育原则及其运用;
1、导向性原则。基本要求: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说理疏导原则。基本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争取教育
3、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基本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争取、明确具体、严宽适度。
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4、 教育的一致性欲连贯性原则。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3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5、 因材施教原则。基本要求:1要深入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五)德育的方法及其运用:说服法;(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要求: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
榜样法(典范、示范、评优,要求:选好学习的榜样;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锻炼法(练习、制度、委托任务、组织活动,要求:坚持严格要求;调动学生主动性;注意检查和坚持);
陶冶法;(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要求:创设良好的情境;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品德评价法(表扬与奖励;批评与处分)
(六)德育的途径: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共青团活动;5班主任工作。
(七)班级管理的作用、内容及方法
作用: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1、班级组织建设;2、班级制度管理;3、班级教学管理;
4、班级活动管理。
(八)班级集体的组织与建设: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十三、课外活动
(一) 课外活动的含义及其特点: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课外活动的特点: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二)课外活动的作用:1、加深、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断获得新的知识。
2、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
3、发展受教育者的体力、审美能力、劳动能力。
(三)课外活动的内容:1、科技活动;2、学科活动;3、文学艺术活动;
4、体育活动;5、社会活动;6、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四)课外活动的形式:1、群众性活动(1报告讲座;2各种集会;3各种比赛;
4各种参观、5游览活动;6社会公益活动)
2、小组活动(学科小组;技术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
3、个人活动
(五)课外活动的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2、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