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解题技巧

更多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重点笔记

  九、课程

  (一)课程内涵、课程的类型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指某一学科。

  课程类型:

  1.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扩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二)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是课程改革的三个基本特征

  (三)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四)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国家、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参与,三者扮演不同角色,发挥不同作用。国家可以通过政策宏观协调社会各部门,建立全社会课程资源共享网络系统及相应的管理体制。学校更要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在确保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内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作为教师,要深刻认识和领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于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不断探索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方式方法。相对于教师而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际上也就是如何把课程资源引入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

  十、教学

  (一)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体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教学的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教会学生学习。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2)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直接经验的作用(3)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要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2)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题。(3)在教学中,要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想统一的规律。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

  (2)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

  (3)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4)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的基础。

  (3)贯彻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