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解题技巧

更多

河南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预测: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定义

  

 

  二、教育学思想的萌芽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1.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一书中有充分的反映。

  (1)教育对象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受教育。所以他的弟子中既有贵族.也有被称为鄙人的下层人士,也有像颜渊那样的贫穷的人。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实践.对我国教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使不少处于下层的人士也能有受教育的机会。

  (2)教育目的

  孔子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君子。这是德育方面的要求。《论语.子张》中说“学而优则仕”,则表现了孔子教育目的的另一个方面.为社会发展培养政治家。

  (3)教育作用

  《论语•阳货》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

  (4)教学原则和方法

  ①乐学与立志

  孔子认为只有把学习当作乐趣,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成效。他认为学习的成败与立志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学习必须有恒,必须立志于学,才能使学习坚持下去。

  ②学、思、行并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说明孔子不仅重视学习.而且也重视思考.而且看到其中的辩证关系。同时孔子也看到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

  ③启发诱导

  《论语•述而》中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

  ④因材施教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他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他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施教,使他们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5)教学内容

  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六艺”教育的传统,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学的理论和技能技巧。

  (3)长善救失

  在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问题上,《学记》提出了“长善救失”的原则。教师要全面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缺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4)藏息相辅

  对于学生的学习,《学记》中的思想认为: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联系必须统筹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5)相观而善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自身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互相切磋,尤为重要。

  (6)“豫”与“时”

  把握恰当的教育时机,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重要原则。“豫”就是预防,防患于未然。“时”,就是及时,抓住适当的时机,及时施教,这样的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

  在本书中,我们主要讲解孔子、孟子和《学记》的教育思想。此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先秦时期荀子的性恶论、儒墨显学、道家的“道法自然”等教育思想.也对教育发展产牛了深远的影响.

  (2)学习观——回忆说

  柏拉图强调理性思维,他说人在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降生)后,这已有的知识被遗忘,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事物,学习即回忆,这就是柏拉图的“回忆说”。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