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建筑工程

更多

2015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考点专练(13)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带*者后附解析)

  1.D; 2.C; 3.D; 4.B; 5.D; 6.A; 7.D; 8.B;

  9.C; 10.D; 11.B; 12.A; 13.D; 14.A; *15.A; 16.D;

  17.C

  【解析】

  15.答案A

  价值系数=功能系数/成本系数;

  本题只需找出成本比重偏高的分部分项工程(即价值系数最低的项),并不需要精确计算,可用“功能评分/预算成本”进行估算。

  主体工程估算结果0.043、装饰装修工程估算结果0.064、屋面工程估算结果0.070、门窗工程估算结果0.078,由此可见,相对于单位功能评分值主体-工程的成本过商。

  二、多项选择题

  1.A、D; 2.C、E; 3.A、C、D、E; 4.B、C、E;

  5.B、C、E; 6.A、B、D、E; 7.B、C; 8.B、E

  三、案例题

  【案例1】答:

  (1)提高价值的途径:

  按价值工程的公式V=F/C分析,提高价值的途径有5条:

  1)功能提高,成本不变;

  2)功能不变,成本降低;

  3)功能提高,成本降低;

  4)降低辅助功能,大幅度降低成本;

  5)功能大大提高,成本稍有提高。

  (2)价值分析对象应以下列内容为重点:

  1)选择数量大、应用面广的构配件;

  2)选择成本高的工程和构配件;

  3)选择结构复杂的工程和构配件;

  4)选择体积与重量大的工程和构配件;

  5)选择对产品功能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构配件;

  6)选择在使用中维修费用高、耗能量大或使用期的总费用较大的工程和构配件;

  7)选择畅销产品,以保持优势,提高竞争力;

  8)选择在施工(生产)中容易保证质量的工程和构配件;

  9)选择在施工(生产)难度大、多花费材料和工时的工程和构配件;

  10)选择可利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结构及在科研上已有先进成果的工程和构配件。

  (3)计算分部工程的评价系数、成本系数和价值系数,详见下表:

  价值工程计算表

分部工程
功能评分
功能系数
预算成本(万元)
成本系数
价值系数
目标成本
成本降低额
    (1)
    (2)
    (3)
    (4)
    (5)
    (6)
    (7)
    (8)
基础工程
    22
    0.22
    81 6
    0.19
    1.16
 892.34
  —76.34
主体结构工程
    4 7
    0.47
    2 1 60
    0. 50
    0. 94
1906.37
    253.63
 安装工程
    2 1
    0.21
    1 035
    0. 24
    0. 88
 851.78
    183.22
装饰装修工程
    1 0
    0.10
    304
    0. 07
    1.43
 405.61
   -101.61
    合计
    1 00
    1
    431 5
    1

4056.10

  注:表中,总目标成本=预算成本×(1-6%)=4315×(1-6%)=4056.10万元;

  目标成本=总目标成本×功能系数;

  成本降低额=预算成本-目标成本。

  【案例2】答:

  (1)挣值法的三个参数(费用值)为:

  1) BCWS:计划完成工程预算费用,是根据预算安排,在某一时刻应当完成的工作(或部分工作),以预算为标准所需的资金总额。

  2) BCWP:已完成工作预算费用,是指某一时间已经完成的工作(或部分工作),以批准认可的预算为标准所需的资金总额。

  3) ACWP:已完成工作实际费用,是指到某一时刻为止,已完成的工作(或部分工作)所实际花费的总金额。

  (2)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计算结果汇总表

工作代号
计划完成工作预算费用(万元)
已完成工作量(%)
实际发生费用(万元)
  挣值(万元)
    A
    300
    100
    278
    300
    B
    280
    100
    268
    280
    C
    260
    100
    254
    260
    D
    500
    100
    500
    500
    E
    710
    50
    326
    355
    F
    450
    100
    425
    450
    G
    620
    40
    248
    248
    H
    360
    0
    0
    0
    I
    330
    80
    268
    264
    J
    290
    100
    260
    280
    K
    150
    0
    0
    0
    L
    180
    100
    180
    180
    M
    0
    40
    60
    60
    N
    0
    100
    120
    120
  合计
    4430

    3187
    3297

  (3) 14周末累计的计划完成工作预算费用BCWS为4430万元,已完成工作实际费用ACWP为3187万元。

  (4) 14周末的CV与SV

  1)费用偏差:CV= BCWP-ACWP= 3297-3187=110万元,由于CV为正,说明费用节支。

  2)进度偏差:SV=BCWP-BCWS=3297- 4430=1133万元,由于SV为负,说明进度拖后。

  (5) 14周末的CPI与SPI

  1)费用绩效指数:CPI=BCWP/ACWP= 3297/3187=1.035,由于CPI>I,说明费用节支。

  2)进度绩效指数:SPI=BCWP/BCWS=3297/4430=0.744万元,由于SPI

  【案例3】答:

  (1)计算每周的投资数,结果见下表。

  成本数据表(单位:万元)


    成本数据
    项目
  1
   2
  3
   4
  3
   6
  7
  8
  9
 每周拟完工程计划成本
   9
  1 9
  1 0
   10
    7
    7
  12
    3
    5
 拟完工程计划成本累计
    9
   28
   38
   48
   55
   62
   74
   79
    84
 每周已完工程实际成本
    9
    8
    9
   10
  1 7
    7
   10
    4
    5
 已完工程实际成本累计
    9
  1 7
   26
  36
  53
  60
   70
   74
    79
 每周已完工程计划成本
    9
    9
   10
   10
  1 7
    7
  1 2
    5
    5
 已完工程计划成本累计
    9
  1 8
   28
   38
   55
   62
   74
   79
    84

  (2)分析第4周末和第7周末的成本偏差和进度偏差:

  1)从表中看出:第4周末的成本偏差和进度偏差;

  成本偏差:CV= BCWP-ACWP= 38-36=2万元<0。表示项目运行节支2万元,即:实际成本没有超出预算成本。

  进度偏差:SV= BCWP-BCWS= 38-48=10万元<0,表示进度拖后,即:实际进度落后于计划进度。

  2)从表中看出:第7周末的成本偏差和进度偏差;

  成本偏差:CV= BCWP-ACWP= 74-70=4万元>0,表示项目运行节支4万元,即:实际成本没有超出预算成本。

  进度偏差:SV=BCWP-BCWS= 74-74=0,表示项目按计划进行,即:实际进度等于计划进度。

  (3)计算第8周末的成本绩效指数和进度绩效指数。

  1)成本绩效指数:CPI= BCWP/ACWP= 79/74=1.07,由于CPI>1,故费用节支,即实际成本低于预算成本。

  2)进度绩效指数:SPI=BCWP/BCWP= 79/79= 1.0,由于SPI=1.故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相同。

  【案例4】答:

  (1)因素分析法又称连锁置换法或连环代替法,这种方法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形成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假设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代,并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2)分析成本增加的原因:

  1)分析对象为某框架结构中的GZL保温砌块的成本,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额为28349.90元。

  2)该指标是由砌筑量、单价、损耗率三个因素组成,其排序见下表。

  3)以目标305210.50元(=970×310×1.015)为分析替代的基础。

  4)第一次替代砌筑量因素:以985替代970,985×310×1.015=309930.25元;第二次代换以332代替 310,985×332×1.015=331925.30元;第三次代换以1.02代替1.015,985×332×1.02= 333560.40元。

  5)计算差额:

  第一次替代与目标数的差额为:309930.25-305210.50=4719.75元;

  第二次替代与第一次替代的差额为:331925.30-309930.25:21995.05元;

  三次替代与第二次替代的差额为:333560.40-331925.30=1635.10元。

  砌筑量增加使成本增加了4719.75元,单价上升使成本增加了21995.05元,而损耗率提高使成本增加了1635.10元。

  6)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和为:4719.75+ 21995.05+1635.10= 28349.90元,与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总差额相等。

  或者运用因素分析表分析各因 的变动对实际成本的影响,计算过程见下表。

  GZL保温砌块成本变动因素分析表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