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性发展与教育
(一)需要的种类、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学生的需要与教育;兴趣及其种类、学生的兴趣与教育
1.需要的种类:(1)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学生的需要与教育:
4.兴趣的涵义: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个体的
认知活动有巨大推动作用。
5.兴趣的分类:(1)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2)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
6.学生的兴趣与教育:
(二)能力及其类型、能力的差异、能力的测量、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学生能力的培养
1.能力的涵义:
2.能力的类型:(1)按照能力发展高低程序,可把能力分为能力、才能和天才;(2)按照能力的构造,可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3)按照能力所设计的领域,可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能力的差异:(1)能力的水平差异;(2)能力的结构差异;(3)能力的表现早晚差异;(4)能力的性别差异
4.能力的测量:
(1)一般智力测量(最早的智力测量是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编制的称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其计算公式为:智商(IQ)=智龄÷实龄×100;现在公认比较权威的智力测量量表是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Z代表个体标准分,X表示测验得分, 代表相应年龄群体的平均分,SD是群体得分标准差)
(2)特殊能力测量和创造力测量
(3)智力测量的标准:(1)信度;(2)效度;(3)标准化
信度表示一个测量量表的可靠程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量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
度,标准化是心理测量最基本要求
5.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 遗传与营养;2. 早期经验;3. 教育与教学;4. 社会实践;5. 主观努力
6.学生能力的培养:
(1)应用“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2)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气质及其类型、气质与教育
1.气质的涵义:
2.气质的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3.气质与教育:
气质差异的教育意义:(1)克服气质偏见;(2)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因材施教;(3)指导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调控;(4)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四)性格及其结构、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性格的涵义: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2.性格的结构: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3.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家庭、学校教育、同伴群体、社会实践、社会文化因素
(五)埃里克森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1.埃里克森发展阶段理论:(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2~3岁);(3)主动对内疚(4~5岁);(4)勤奋对自卑(6~11岁);(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6)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7)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8)自我整合对失望(成年晚期)2.埃里克森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教育工作要针对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对不同的人格类型、不同的人格特质结构,教育的方式、方法都应有所不同。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人格终生发展论还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