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答案】√
9.【答案】×
【解析】关心爱护幼儿、尊重幼儿人格是教师的义务,但不包括听从幼儿决定。
10.【答案】√
五、简答题
1.【答案】幼儿园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不仅是贯彻幼教法规、发挥幼儿教育整体功能的需要,而且是提高幼儿家长的驾驭素质、促进幼儿更好发展的需要。
有利于贯彻幼教法规。
有利于与世界幼教接轨。
有利于发挥幼儿教育的整体功能。
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发展。
2.【答案】健康领域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3.【答案】教师要认真评价学前教育课程为儿童所设计的目标、选择的内容、运用的手段和采用的方法以及儿童参与活动的形式和兴趣,以此来改革原有的不适宜儿童成长的课程,构建科学而又合理的新课标,促进每个儿童的积极发展。
首先,教师要评价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否因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变化,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要求;是否以本园、本班儿童的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反映出整个教育计划的基本思想和最终目标,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又适合他们的个体差异。
其次,教师要评价课程内容的确定是否考虑到儿童应该学什么,教师应该教什么,课程内容是否适合于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并能够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
再次,教师要评价课程形式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既有计划性、稳定性,又有偶发性、灵活性,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是否做到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静态活动与动态活动、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和全班集体活动、大肌肉活动与小肌肉活动、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等方面的均衡;活动之问的过渡和转换是否能用来作为儿童学习的良机,自然、平稳地引导儿童从一项活动转换到另一项活动,既不匆忙,也不让儿童长时间等待。
4.【答案】许多幼儿园较重视幼儿的在园表现,轻视幼儿的在家表现;未能很好地帮助家庭矫治轻视社会教育的流弊;把幼儿关在幼儿园里接受社会教育,忽视自然和社会的德育功能。
幼儿社会教育的过程指的是道德的赎回传递过程;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现实生活,离不开他们所直接接触的社会环境,其中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幼儿园应该根据社会教育的特点,主动争取家庭和社区的支持,充分利用有利资源,控制不良影响,形成驾驭合理,共同提高社会的质量。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重要场所,幼儿园应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做好家园支架的沟通协作,利用家长会、家长园地向大家介绍社会教育工作的计划、内容与要求,欢迎家长来园参加社会教育活动,习得社会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以配合幼儿园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
六.论述题
1.【答案】儿童对游戏充满了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能够无拘无束地玩耍,产生许多新颖的想法和独特的行为,激发了创造性的萌生和发展。
首先,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心理氛围。喜欢游戏的幼儿大都具有创造性,因为游戏与创造既有相似的过程,又有相同的心理氛围。幼儿的创造性只有在自由、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才能有产生,而游戏则为幼儿提供了这种心理氛围。
其次,游戏催发了幼儿的探究行为。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幼儿创造性的“火花”,游戏则能“点燃”它,并使之“熊熊燃烧”起来。
再次,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幼儿创造性的重要表现,在游戏中,幼儿能变换各种方式来对待物体,通过对同一游戏材料作出不同的设想和行为,或对不同的物体作出同一思考动作,就能扩大幼儿与游戏材料相互作用范围,增加相互作用的频率,使求异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
最后,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创造性水平。象征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典型游戏,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游戏,幼儿进行这种游戏,对其创造力水平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
综上所述,游戏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在创造性测验中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