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答案:C
解析: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①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②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是影响舒张压最主要的因素;③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④大动脉管壁的弹性:缓冲动脉血压变化;⑤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之间的比例。
62.答案:C
63.答案:D
解析:浦肯野纤维是左右束支分布的最后细小分支,这些纤维密布于两个心室的心内膜下层,与普通心肌纤维相连接。浦肯野纤维具有很强的传导能力。它的传导速度最快。
64.答案:A
65.答案:B
解析:等容收缩期室内压升高大于房内压而又低于动脉的压力,房室瓣和半月瓣均处于关闭状态,心室内的容积不变。此期心室内的压力上升的速度最快,而等容舒张期心室内的压力下降的速度最快。
66.答案:C
解析:窦房结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引起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正常时其他的自律组织的自律性表现不出来,称为潜在起搏点。心脏的自律组织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浦肯野纤维系统。
67.答案:E
解析: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上的β1受体结合,使心脏活动增强;与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结合,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收缩。与血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结合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舒张,因腹腔脏器和皮肤血管α受体占优势,所以肾上腺素使其收缩。冠状血管、骨骼肌血管和肝脏血管β1受体占优势,所以肾上腺素使其舒张。
68.答案:C
解析:去甲肾上腺素(NE)与α受体结合的能力强,与β受体结合的能力弱,故NE与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结合,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使血管强烈收缩,外周阻力显著增加,动脉血压升高。因NE能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引起降压反射使心脏活动减弱,掩盖了NE与β1受体结合产生的强心作用。故临床上使用NE只能起到升压作用,却不能起到强心作用。肾上腺素与α受体和β受体结合的能力一样强。收缩血管的数量与舒张血管的数量大致相等,所以肾上腺素使总的外周阻力变化不大,因此,动脉血压变化不大。因而肾上腺素只能作强心药,不能作为升压药。
69.答案:D
解析:胸内压(胸膜腔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的回缩力。胸膜腔内压-般情况下小于大气压,为负压。吸气时,肺扩张的程度加大,肺的回缩力也随之增大,胸膜腔内压就越低于大气压,胸膜腔负压就越大;反之,呼气时,肺扩张的程度减小,肺的回缩力也小,胸膜腔内压就越接近于大气压,胸膜腔负压就越小。从上述的公式可以看出,胸膜腔负压是肺的回缩力造成的。而胸膜腔密闭是维持胸膜腔负压的必要条件。如果胸膜腔开放,胸内压必将与大气压相等,胸内负压就会消失。
70.答案:E
解析:胸膜腔内的压力称胸膜腔负压(或称胸内压)。胸膜腔负压=肺内压(大气压)-肺的回缩力。胸膜腔内压-般情况下小于大气压,为负压。吸气时,肺扩张的程度加大,肺的回缩力也随之增大,胸膜腔内压就越低于大气压,胸膜腔负压就越大;反之,呼气时,肺扩张的程度减小,肺的回缩力也小,胸膜腔内压就越接近于大气压,胸膜腔负压就越小。
71.答案:C
解析:肺通气量是指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肺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平静呼吸时,成人呼吸频率如为12次/分,潮气量如为500ml,肺通气量则为6L.每分肺通气量随性别、年龄、身材大小和活动量的大小而有差异。
72.答案:C
解析: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有两种,即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氧与RBC内的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运输O2,占血液运输氧总量的98.5%.这种结合是疏松可逆的,能迅速结合也能迅速解离,不需酶的催化。结合或解离主要取决于氧分压。以化学结合运输二氧化碳方式有两种:一是CO2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HbNHCOOH)运输CO
,约占二氧化碳运输总量的7%;二是形成碳酸氢盐(NaHCO3)运输CO2约占二氧化碳运输总量的88%.因而碳酸氢盐运输形式最重要。
73.答案:B
解析: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交换所经过的结构是呼吸膜。气体总是从分压高的地方向分压低的地方扩散。
74.答案:A
解析:肺泡气二氧化碳分压最低,氧分压最高;细胞内液二氧化碳分压最高,氧分压最低。
75.答案:B
解析:黏液和HCO3-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在保护胃黏膜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①阻挡H+的逆向弥散和侵蚀作用;②粘液深层的中性pH环境使胃蛋白酶丧失活性,防止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自身消化。
76.答案:B
解析: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效应器细胞上的相应受体(α受体或β受体)结合后,能抑制胃肠运动,减慢胃肠内容物的推进速度;消化腺分泌减少;还可抑制胆囊的运动,奥迪括约肌收缩,减少胆汁排放。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主要释放乙酰胆碱与效应器上的相应受体(M受体)结合后,能促进胃肠运动,蠕动加强、加快,括约肌舒张,加快胃肠内容物的推进速度;能使消化腺的分泌增加,如引起唾液、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还可使胆囊收缩,奥迪括约肌舒张。
77.答案:A
解析: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主要释放乙酰胆碱与效应器上的相应受体(M受体)结合后,能促进胃肠运动,蠕动加强、加快,括约肌舒张,加快胃肠内容物的推进速度;能使消化腺的分泌增加,如引起唾液、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还可使胆囊收缩,Oddi括约肌舒张。
78.答案:B
解析:小肠的运动形式有紧张性收缩、蠕动和分节运动。分节运动是一种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在空腹时几乎不存在,进食后才逐渐增强起来。分节运动在小肠上部频率较高,下部较低。分节运动的推进作用很小,其意义在于:①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化学性消化;②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便于吸收;③挤压肠壁,促进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79.答案:C
解析:胃液中的盐酸由壁细胞分泌,其作用有①杀菌;②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酸性环境;③引起促胰液素释放(胃酸是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最有效刺激),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④促进小肠对钙、铁的吸收;⑤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消化。
80.答案:A
解析:在生理情况下,人的体温随昼夜、性别、肌肉活动和精神因素等变化而有所波动。在一昼夜之中,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1~6时体温最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略高(约高0.3℃),女性基础体温还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月经期和排卵前期体温较低,排卵日体温降至最低,排卵后期体温回到较高水平。幼儿体温略高于成人,老年人又略低于成人。肌肉活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增加,体温可轻度升高。
81.答案:C
解析: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一般比安静时的机体代谢率低,但并非最低,因为熟睡时更低。基础代谢率的高低与体重不成比例关系,而与体表面积基本成正比。基础代谢率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为单位,记以kJ/(m2)。
82.答案:B
解析:细胞生活的环境,称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
83.答案:D
解析:常温下环境温度低于机体温度,机体主要通过辐射散热,此种方式散发的热量,在机体安静状态下约占散热量的60%左右;当体温低于外界环境温度时,机体主要靠蒸发散热。
84.答案:C
85.答案:C
解析:正反馈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同。可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其意义是使某些生理过程能够迅速发动,不断加强并及时完成。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是人体最主要的反馈调节机制。其生理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功能活动和内环境的稳态。
86.答案:B
解析: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所引起的牵张反射,表现为被牵拉肌肉快速而明显的缩短。如膝腱反射和跟腱反射。
87.答案:C
解析:基础代谢率明显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艾迪生病、肾病综合征、垂体性肥胖症以及病理性饥饿时;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以及伴有呼吸困难的心脏病等。
B1型题
1.A2.D解析:压力感受性反射是一种典型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感受血压变化的范围为60~180mmHg,对l00mmHg动脉血压的快速变化最敏感,因此该反射的生理意义是对动脉血压快速变化进行精细调节,维持人体正常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压力感受性反射在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中并不起重要作用,而是对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在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中,肾脏起重要作用。有人称为肾-体液控制系统。在体内细胞外液量增多时,血量增多,血量和循环系统容量之间相对关系发生改变,使动脉血压升高;当动脉血压升高时,能直接导致肾排水和排Na+增加,将过多的体液排出体外,从而使血压恢复正常水平。在体内细胞外液量减少时,发生相反的变化。肾-体液控制系统又受血管升压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调节。
3.D 4.A 解析: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产生副交感神经兴奋效应,即心脏活动抑制,支气管胃肠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收缩,消化腺分泌增加,瞳孔缩小等。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由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主要与血管平滑肌α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其次也可兴奋血管平滑肌β2受体引起血管舒张,但作用较弱。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β1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5.D6.B 解析: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广泛,刺激交感神经能引起腹腔内脏及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心搏加强和加速、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疲乏的肌肉工作能力增加等。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瞳孔缩小,心跳减慢,皮肤和内脏血管舒张,小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加强,括约肌松弛,腺组织分泌增多等。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两者在机能上完全相反,有相互拮抗作用。
7.A8.C 解析:凡能影响心输出量和血管外周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动脉血压。每搏输出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动脉血压,心输出量多,血压升高,输出量少,血压下降。输出量的多少决定于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如心率不变只是每搏输出量加多﹐则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稍有增加﹐因而脉搏压加大﹐收缩压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对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影响﹐但对舒张压的影响更为明显。外周阻力减小使舒张压降低﹐脉搏压加大。外周阻力加大﹐动脉血压流速减慢﹐舒张期末动脉存血加多﹐使舒张压升高﹐脉搏压减小。可见舒张压的高低可以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9.D10.C 解析: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传导特定的感觉。所有这些感觉的投射纤维分别在丘脑外侧核、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质的特定感觉区,产生特定的感觉。故9题选D。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实验证明,刺激中脑网状结构,能使处于睡眠状态的动物觉醒;而在中脑头端切断网状结构时,则可使动物呈现类似睡眠状态。在临床上观察到,中脑网状结构损害的患者,也呈现昏睡状态。由此可见,在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着对大脑皮质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称为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现在知道,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主要就是通过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而发挥作用的。故10题选C。
摘自《2010国家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辅导讲义目标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