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笔试考试

更多

2010年临床助理医师模拟练习题:生理学

  26.答案:B

  解析:细胞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成为血细胞比容,最能反映血液中红细胞和血浆相对数量变化。

  27.答案:E

  解析:与抗凝剂混匀的血液待血细胞沉降后,上面的液体部分称为血浆。血清是不加抗凝剂的血液凝固后,血块收缩挤出的液体部分。

  28.答案:D

  解析: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29.答案:E

  解析:血清中缺乏参与凝血过程中被消耗掉的一些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但增添了少量在血液凝固时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的化学物质。

  30.答案:E

  解析: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凝集原A与凝集原B而将血液分为四种类型。

  31.答案:B

  解析:献血者为A型血,其红细胞膜上含凝集原A,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交叉配血的主侧是献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主侧不凝集,表示受血者血清中不含抗A凝集素;交叉配血的次侧是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献血者的血清作配合试验,次侧凝集,表示受血者红细胞膜上含凝集原B。根据交叉配血结果,受血者红细胞膜上有凝集原B,而不含抗A凝集素,可判断受血者的血型为AB型。因为B型者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O型者红细胞膜上不含凝集原B,A型血者红细胞膜上不含凝集原B,故受血者不可能是A型、B型或O型。

  32.答案:C

  解析:输血时主要应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浆凝集。紧急情况下,交叉配血次侧凝集(即供血者的血清与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可进行少量、缓慢输血。因为供血者少量血清缓慢输入受血者体内时,其血清中的凝集素被受血者大量血液稀释,其效价较低而不致引起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O型血的红细胞膜上不含凝集原.但其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的凝集素,当其他型血液输给O型者时,他们红细胞(含A或B或A和B凝集原)将与O型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故O型血者不能接受其他血型者的血。

  33.答案:A

  34.答案:A

  35.答案:B

  解析: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即每公斤体重有70~80ml血液。

  36.答案:A

  37.答案:A

  解析:血浆晶体渗透压是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其生理作用是(1)调节细胞内外水交换;(2)维持血细胞形态正常。血浆胶体渗透压是血浆中的胶体物质(主要是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其生理作用是(1)调节血管内外水交换;(2)维持血容量正常。

  38.答案:C

  解析:血浆晶体渗透压是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其生理作用是(1)调节细胞内外水交换;(2)维持血细胞形态正常。血浆胶体渗透压是血浆中的胶体物质(主要是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其生理作用是(1)调节血管内外水交换;(2)维持血容量正常。

  39.答案:C

  40.答案:A

  解析:心室收缩时,心室射血引起房室瓣突然关闭所引起的振动,以及由于大血管扩张及产生涡流发生的低频振动是第一心音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通常可用第一心音作为心室收缩期开始的标志。

  41.答案:D

  解析:心房收缩期是心室容积最大的时期,心房的收缩使心室的充盈量增加,使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心室肌收缩前的初长度增加,肌肉的收缩力量加大,从而提高心室的泵血功能效率。

  42.答案:C

  解析:等容舒张期,使心室内压力迅速下降,当室内压刚低于大动脉内的压力时,半月瓣即关闭,产生第二心音。心室继续舒张,但此时室内压仍高于房内压,房室瓣仍关闭。[小结]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为快速射血期;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为快速充盈期;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关闭为等容舒张期。

  43.答案:A

  解析:心肌收缩时遇到的阻力是心肌的后负荷。

  44.答案:A

  解析:心室肌后负荷是指心肌射血过程中的负荷,也就是心室射血时遇到的阻力,即大动脉血压。

  45.答案:D

  46.答案:A

  解析:每搏输出量指一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心输出量指每分输出量,它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即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所射出的血量。

  47.答案:A

  48.答案:A

  解析:窦房结P细胞0期去极化不受细胞外Na+浓度影响,对河豚毒不敏感,而受细胞外Ca2+浓度的影响,可被Ca2+通道抑制剂(如维拉帕米、Mn2+)阻断。当膜电位由最大复极电位自动去极化到阈电位时,膜上L型Ca2+通道被激活,引起Ca2+内流,导致0期去极化。

  49.答案:C

  解析:兴奋在房室交界内传导时发生房室延搁,避免房室收缩重叠。

  50.答案:C

  解析: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动作电位2期的长短。

  51.答案:C

  52.答案:D

  解析: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很长(数百ms),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加舒张早期。在此期内,任何刺激都不能使心肌发生兴奋和收缩。这样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实现泵血功能。心肌细胞的这一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它使心肌不能产生像骨骼肌那样的强直收缩,始终保持着收缩和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使心脏有足够的充盈时间,有利于泵血。

  54.答案:E

  解析:如果每搏输出量增大,心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多,心缩期中主动脉和大动脉内增加的血量变多,管壁所受张力也更大,故收缩期动脉血压升高更明显。如果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则大动脉内增多的血量仍可在心舒期流向外周。到舒张期末,大动脉内存留的血量和每搏输出量增加之前比,增加并不多,所以舒张压变化不大。

  54.答案:D

  解析:血流阻力计算公式R=8лL/πr4。

  55.答案:B

  解析:小动脉口径是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它影响心舒期留在大动脉中的血量,是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

  56.答案:C

  解析:当血压上升时,动脉管壁被牵张,位于颈动脉窦区和主动脉弓区的压力感受器发出传入冲动的频率增加,到达中枢后使心迷走中枢兴奋增强、心交感中枢和缩血管中枢抑制。中枢活动的变化分别通过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纤维传到心脏和血管,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舒张,导致血压下降。

  57.答案:E

  解析: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①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②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是影响舒张压最主要的因素;③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④大动脉管壁的弹性:缓冲动脉血压变化;⑤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之间的比例。

  58.答案:B

  解析: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与α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也可与心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但和血管平滑肌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的能力较弱。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又使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加强,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心脏的效应超过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直接效应,故心率减慢。[小结]肾上腺素可使心排血量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可使血压升高。

  59.答案:C

  60.答案:E

  解析:肾上腺素可使心排血量增加(正性作用),而去甲肾上腺素常用作升压药物。

摘自《2010国家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辅导讲义目标练习》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