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写
夫妻期盼儿子获救
邓连华和妻子在废墟上站了一天了。
站在高高的地方,脚下隔了几层泥土,是他们的两间房屋。
夫妻两个一次次的摆出姿态,模仿儿子进了门,坐在桌子边。“在这里”,妻子指指脚下。邓连华说,不对,他站在比她低一米左右的位置,“在这里”。他说,那么大的推力,孩子会被冲好远。
夫妻不争论了,看着推土机在救援。
挖到一些花花绿绿的被子,毛巾。邓连华有点高兴,他说这是我们家。2月份,他们刚嫁了女儿,家里新东西多。邓连华说,女儿出嫁了,他们觉得完成了一件心事,两个人才出门打工。
两个儿子留给了父母。
被埋的儿子叫邓兆富,今年15岁,上小学六年级。
他聪明、懂事。在家里除了上学,就是帮爷爷干活。像插秧这么累的活,邓连华让他去找人帮忙。他不肯。他说花这个钱还不如给我买书本,“我就多干点”。
邓兆富的哥哥躲过了这场劫难。6月28号,爷爷叫两个人出门干活。一向勤快的邓兆富有点懒了。他说爷爷,我插秧插得好累,今天让我休息一下。
爷爷和哥哥心疼他,让他在家里呆着。
几分钟后,山滑了下来。他和奶奶埋在了里面。
邓连华当天下午知道了消息。“我没给他买手机”,这是邓连华的第一个反应。出事的前一天晚上,他给邓兆富打过电话,电话里他夸儿子乖。邓兆富说我这么乖你给我买个手机吧。
他没有同意。妻子还安慰了儿子两句。
下午他们从广州飞回贵阳,一路包车,到了关岭,夜里一点多了,下着雨,司机不肯往前走。
两个人想走回来,被亲戚劝住了。整个晚上,两个人没有说一句话。
昨天上午,他们到了废墟上。邓连华一遍一遍的拨家里的电话。
电话是通的。第一次拨通时,邓连华哭了。他说自己觉得,儿子会在泥土里接起电话,说爸来救我。
整个上午,他一遍一遍的拨。到了下午,电话不通了。
妻子说孩子死是一定死了。“就是想要个完尸”。挖掘机挖的时候,她眼睛死死盯着。第一具遗体被挖出来时,她从高处冲到遗体附近,背过脸不看。邓连华则一直盯着。看到腿出来,他松了口气。对旁边的救援人员说,“我儿子可高了”,打量了对方一眼,“比你还高”。
天快黑了,邓连华的妻子有点着急。她跑到救援的武警面前,一会指着左边,肯定在这里。一会又跑下去,用肯定的语气说,“你们不要挖上面了,人在这里”。
高高的废墟一时挖不完,她用推测的语气,“明天肯定不挖了”。她求救援人员,“今天你们一定要挖出来”。
夫妻两个都不知道亲人的遗体出来之后怎么办,“就想看他们一眼”。
本版采写(除署名外)/本报记者 张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