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笔试考试

更多

2015临床助理辅导:传染病学8

  2015临床助理辅导资料很多,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要整理知识点,下面文都网校为大家搜集了传染病学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概述: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按病原学分类,目前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各种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大为主,部分病例可有黄疸。甲、戊型经粪口途径传播,表现为急性肝炎;乙型、丙型、丁型主要经胃肠外途径传播,大部分患者呈慢性感染,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一、病原学:

  1. HAV:无包膜,基因组为单股RNA,能感染人的血清型仅一个,对外界抵抗力较强,但对福尔马林、氯等消毒剂及紫外线敏感。

  2. HBV:

  感染者血清中存在三种形式的颗粒——1)大球形颗粒:又名Dane颗粒,为完整的HBV颗粒,含环状双股DNA、HBsAg、DNA聚合酶、核心蛋白2)小球形颗粒3)丝状或核状颗粒。后二者仅由HBsAg构成。血清中一般以2)最多,1)最少 。

  HBV基因组中有四个开放读框(ORF)分别位于长链。其中S区编码前S1蛋白(PreS1),前S2蛋白(PreS2)及HBsAg;C区由前C基因和C基因组成,前C基因编码HBeAg,C基因编码HBcAg;P区最长,编码逆转录酶/DNA聚合酶、RNA酶H等多种功能蛋白以参与HBV的复制;X区编码X蛋白,即HBxAg,可能反式激活多种调控基因,参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

  注意: HBV基因组易突变,S基因突变可引起HBsAg亚型改变及HBsAg阴性的乙型肝炎,前C区变异可引起HBeAg阴性、抗HBe阳性的乙型肝炎,C区突变可致抗HBc阴性的乙型肝炎,P区突变可导致复制缺陷或复制水平的降低。结果:影响血清学指标的检测,疫苗接种失败,肝炎慢性化,重型肝炎,HCC的发生等。

  HBV抵抗力很强,对0.2%新洁尔灭及0.5%过氧乙酸敏感。

  3.HCV:

  对有机溶剂敏感。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编码区由5‘端依次为核心蛋白区(C),包膜蛋白区(E1, E2/NS1),非结构蛋白区(NS2,NS3,NS4,NS5)。其具有显着的异质性,E2/NS1区的变异度最大,此区含有两个高变区(HVR1/HVR2)。

  同一病例存在准种特性(Quasispecies),即体内的HCV是由一系列不同的但紧密相关的基因群体组成,在群体中有优势株和非优势株。

  4.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复制需要HBV辅佐,以提供HBsAg作为外壳。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HDVAg为唯一抗原成分,仅有一个血清型。

  5.HEV:无包膜,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在碱性条件下稳定。

  6.其他:GBV—C/HGV,TTV等。

11.jpg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一)发病机制:

  1. 甲肝:感染早期细胞免疫其主要作用,后期体液免疫亦参与其中。

  2. 乙肝:肝细胞病变主要由细胞免疫所致。靶抗原主要是HBcAg,效应细胞主要是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机体免疫反应不同,导致临床表现各异:

  (1) 机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多成为无症状携带者

  (2) 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多表现为急性肝炎经过

  (3)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完全耐受、自身免疫反应产生、HBV基因突变逃避免疫清除等情况下,可导致慢性肝炎

  (4) 机体处于超敏反应,导致肝细胞大片坏死,发生重型肝炎

  3. 丙肝:

  肝细胞损伤机制 (1)HCV直接杀伤作用 (2)宿主免疫因素

  (3) 自身免疫 (4)细胞凋亡

  HCV感染慢性化的机制 (1)HCV的高度变异性 (2)HCV对肝外细胞的泛嗜性

  (3)HCV在血液中的滴度低,免疫原性弱,机体免疫应答水平低下,造成病毒持续感染

  4.丁肝:HDV复制效率高,抗原性较强,宿主免疫反应参加了肝细胞的损伤。

  5.戊肝:细胞免疫为引起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

  (二)病理改变:

  1.基本病变:肝细胞变性(气球样变、嗜酸性变)坏死(单细胞坏死、点状坏死、灶状坏死、碎屑状坏死、桥接坏死、融合坏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主要为CD4+、CD8+ T淋巴细胞)浸润,间质增生(Kupffer细胞、间叶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细胞外基质增多和纤维化)和肝细胞再生(网状支架塌陷时,再生的肝细胞可排列成结节状,导致肝小叶结构紊乱)

  2.各临床型肝炎的病理特点:

  (1)急性肝炎:肝脏肿大,肝细胞气球样变和嗜酸性变,形成点、灶状坏死,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坏死区肝细胞再生,网状支架和胆小管结构正常。如有碎屑状坏死则极可能转为慢性。

  (2)慢性肝炎:病理诊断主要按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G)和分期(S),如下:

11.jpg

  (3)重型肝炎:

  a.急性重型肝炎:坏死肝细胞占2/3 以上,肉眼观肝体积明显缩小,坏死区充满大量红细胞而呈红色,残余肝组织淤胆而呈黄绿色,故称红色或黄色肝萎缩。

  b.亚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亚大块坏死,面积小于1/2 。肝小叶周边可见肝细胞再生伴小胆管增生,肉眼见肝脏表面大小不等的小结节。

  c.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变的背景上出现亚大块或大块坏死,可见桥接及碎屑状坏死。

  (4)肝炎肝硬化:①活动性肝硬化:肝硬化伴明显炎症,假小叶边界不清。②静止性肝硬化:肝硬化结节内炎症轻,假小叶边界清楚。

  (5)其他:慢性无症状携带者;淤胆型肝炎—毛细胆管内胆栓+肝细胞内胆色素潴留+急性肝炎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