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建筑工程

更多

2015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考点专练(5)

  一 单项选择题

  1.工程质量事故调查报告由( )组织编写。

  A.建设单位 B.监理单位

  C.施工单位 D.安全监督管理机构

  2.孔口坍塌时,应先探明位置,将砂和黏土混合物回填到坍孔位置以上( )m,如坍孔严重,应全部回填,等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进行钻孔。

  A.0~0.5 B.0.5~1.0

  C.1.O~2.O D.2.O~3.0

  3.对于混凝土结构露筋较深的处理,应先将薄弱处混凝土剔除,并清洗干净,再用( )处理,并认真养护。

  A.豆石混凝土 B.高一级的豆石混凝土

  C.减石子混凝土 D.高一级的减石子混凝土

  二 多项选择题

  1.关于工程质量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B.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C.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D.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E.轻微质量事故,是指造成1人死亡,或者5人以下重伤,或者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属于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内容的有( )。

  A.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名称、工程各参建单位名称

  B.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C.事故的初步原因

  D.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E.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3.属于工程质量事故调查报告内容的有( )。

  A.事故项目及各参建单位概况

  B.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C.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D.事故项目有关质量检测报告和技术分析报告

  E.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4.工程质量事故处罚相关单位的方式有( )。

  A.罚款 B.通报批评

  C.停业整顿 D.降低资质等级

  E.吊销资质证书

  5.工程质量事故处罚负有责任的注册执业人员的方式有( )。

  A.罚款 B.停止执业

  C.记过处分 D.终身不予注册

  E.吊销执业资格证书

  6.对于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的可能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砂、石料含泥量大 B.混凝土中掺有粉煤灰

  C.混凝土水灰比过大 D.配合比单方水泥用量偏大

  E.混凝土所处环境湿度偏大

  7.对于防水工程施工质量事故的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卷材屋面开裂,用焦油麻丝补缝时,先清理裂缝两边宽各30mm的绿豆砂保护层,再灌上油膏即可

  B.卷材屋面中等流淌,采用接槎法处理时,先铲除槎口边缘150mm处的保护层,新旧卷材槎口分层对接,最后将两面一层新卷材搭人旧卷材150mm并压平

  C.屋面卷材起鼓时,如起鼓直径100mm以下,可抽气灌胶,上面压几块砖,几天后再将砖移去即可

  D.山墙、女儿墙部位漏水,凿除开裂和剥落的压顶砂浆,重抹1:(2~2.5)水泥砂浆,并做好滴水线

  E.地下防水,丁程中渗漏,可根据渗漏、水压大小情况,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

  8.下列各项中,可用来治理卷材中等流淌的方法有( )。

  A.切割法 B.接槎法

  C.搭槎法 D.割补法

  E.钉钉子法

  三 案例题

  例1

  1.背景

  某市大学城园区新建音乐学院教学楼,其中中庭主演播大厅层高5.4m,双向跨度19.8m,设计采用现浇混凝土井字梁。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模架支撑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报监理签字,监理工程师认为其支撑高度超过5m,需进行专家论证。

  事件二:按监理工程师提出的要求,施工单位组织成立以企业总工程师、监理、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同时还聘请了外单位相关专业专家共计7人组成专家组,对模架方式进行论证。专家组提出口头论证意见后离开,论证会结束。

  事件三:在演播大厅屋盖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因西侧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发生局部坍塌,使东侧刚浇筑的混凝土顺斜面向西侧流淌,致使整个楼层模架全部失稳而相继倒塌。整个事故未造成人员死亡,重伤9人,轻伤14人,直接经济损失1290余万元。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立即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和事故处理小组,对事故的情况展开全面调查。并向相关部门上报质量事故调查报告。

  2.问题

  (1)事件一中,监理工程师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该方案是否需要进行专家论证?为什么?

  (2)指出事件二中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3)事件三中,按造成损失严重程度划分应为什么类型事故?并给出此类事故的判定标准。

  (4)工程质量事故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案例2

  1.背景

  天津某单层钢结构厂房工程,基础部分采用锤击打人预应力管桩、部分采用泥浆护壁灌注桩。桩承台上预埋地脚螺栓与钢柱连接。

  预应力管桩打入过程中,发现桩身突然倾斜错位,经查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突然增大;同时,当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

  泥浆护壁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频繁出现孔壁坍落现象。

  桩承台及预埋地脚螺栓均施工完毕,安装钢柱时发现钢柱底部预留螺栓孔与预埋螺栓不对中。

  由于屋架跨度比较大,约28m,设计采用钢网架结构。在钢网架总拼完成后,紧接着开始屋面工程。屋面工程完成后,监理工程师对下弦中央点处挠度值进行实测实量,满足设计要求,监理工程师验收通过、并签字确认。

  2.问题

  (1)本案例中,预应力管桩打人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如何预防和治理?

  (2)简要叙述泥浆护壁灌注桩孔壁坍落可能原因及防治措施?

  (3)钢柱底部预留螺栓孔与预埋螺栓不对中的问题应如何预防与处理?

  (4)监理工程师对屋架的验收检测存在哪些不妥?为什么?指出检测结果的合格标准。

  案例3

  1.背景

  某公司新建一办公大楼,框架结构,烧结普通砖填充墙。

  基础形式为大放脚基础,施工组织设计原定先采用机械开挖,然后人工清底至设计标高。实际土方开挖过程中,机械开挖由于在夜间施工,导致超挖0.2m深。

  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钢筋放样员识图错误,钢筋下料尺寸超出模板尺寸,需返工处理,施工单位拟将直径16mm以下的钢筋弯折处调直,然后重新加工制作。

  屋面梁施工时,混凝土浇筑过后12d采用所有梁模板均拆除完毕,质量检查员发现部分梁出现比较大的孔洞。施工单位将孔洞冲洗干净后,用与梁浇筑时同等强度的混凝土进行填充捣实,并认真养护。

  本工程外立面原设计为涂料饰面,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业主强行将设计更改为隐框玻璃幕墙。幕墙与主体结构采用后置埋件连接,因为幕墙构造需要,部分后置埋件连接位置在填充墙上。

  2.问题

  (1)对于基底超挖部分,应如何处理?

  (2)施工单位对于钢筋返工的处理是否正确?简述理由、正确做法。

  (3)施工单位关于梁上出现孔洞的处理是否妥当?简述理由、正确做法。

  (4)普通砖墙上是否可作幕墙的支承点?如必须在砖墙上设置支承点,应采取什么措施?

  案例4

  1.背景

  某非地震地区小区共有40栋砖混住宅楼工程,分两期组织流水施工,每期20栋。

  先期施工的20栋楼建成后不久,发现在纵墙的两端出现斜裂缝,多数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发展。裂缝集中在墙体下部,向上逐渐减少,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其数量及宽度随时间而逐渐发展。

  此时,后期施工的20栋楼刚刚开工,现场监理单位组织施工、设计、勘察单位进行现场质量问题分析,形成质量事故处理报告,报告中决定后期的20栋楼从两方面来防治裂缝的发生:一是加强基底处理;二是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增强墙体抗剪强度。

  后期20栋屋面卷材施工正值盛夏,施工完毕后即发现屋面卷材起鼓,小的数十毫米,大小鼓泡成片串连,大的直径可达300mm以上。

  2.问题

  (1)对于防治裂缝的两条措施:一是加强基底处理;二是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增强墙体抗剪强度。具体应如何进行?

  (2)对于先期施工的20栋住宅楼,墙体裂缝应如何处治?

  (3)简要叙述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的基本要求。

  (4)试分析本案例中屋面卷材起鼓的成因?

  (5)本案例中卷材起鼓应如何治理?

  案例5

  1.背景

  某港口新建一消防泵站内包含40000m3消防水池工程,消防水池一半位于地面以下一半位于地面以上,整体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四周全现浇混凝土剪力墙,全部采用C30P12抗渗混凝土浇筑成型。

  由于水池在整个港口消防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混凝土自防水基础上,内部满涂涂膜防水层。混凝土配制时,搅拌站拟采用硅酸盐水泥。开工前,监理单位要求施工单位上报针对混凝土收缩裂缝的防治专项方案。

  混凝土浇筑完毕28d后,检测混凝土标准养护试块时发现部分试件强度不合格,比设

  计值略低。在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现场见证下进行结构实体强度检测,实际强度仍存在部分位置达不到设计要求值。施工单位自身技术能力比较强,经施工单位自身技术中心验算,采取在水池外围加设两道型钢箍的补强措施,并组织实施。后经设计单位验算,能够满足结构安全性能。

  施工完毕后,发现池壁局部存在渗漏水,经查渗水部位为原施工过程中施工缝位置。

  2.问题

  (1)本案例中搅拌站对水泥的选择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六大常用水泥中,哪些应

  优先先用,哪些不宜使用?

  (2)混凝土收缩裂缝防治专项方案中有哪些防治措施?

  (3)施工单位对于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值的补强处理妥否?简述理由。

  (4)简述混凝土强度等级偏低的防治措施?

  (5)分析本案例中施工缝位置渗漏水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案例6

  1.背景

  某高校新建一栋20层留学生公寓,主体是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为38400m2,建筑高度为62.6m,筏板基础,筏板厚度1.4m。

  施工单位依据基础形式、工程规模、现场和机具设备条件以及土方机械的特点,选择了挖土机、推土机、自卸汽车等土方施工机械,编制了土方施工方案后组织施工本工程开工时间为10月15日,由于工期比较紧,冬期必须连续施工,结构施工期间正好跨越整个冬施期。

  屋面做法为卷材防水,施工完后进行闭水试验,发现女儿墙根部漏水。经查,主要原因是转角处卷材开裂,施工总承包单位进行了整改。

  2.问题

  (1)施工单位选择土方施工机械的依据还应有哪些?

  (2)冬期施工期间,对于本工程混凝土用水泥有哪些规定?

  (3)本案例中基础筏板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养护时间有哪些规定?

  (4)给出女儿墙转角处漏水质量问题的治理步骤。

  案例7

  1.背景

  某幕墙公司通过招投标从总承包单位承包了某机关办公大楼幕墙工程的施工任务。承包合同约定,本工程实行包工包料承包,合同工期180个日历天。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按照合同约定,总承包单位应在8月1日交出施工场地,但由于总承包单位负责施工的主体结构没有如期完成,使幕墙开工时间延误了lOd。

  事件二:幕墙公司向某铝塑复合板生产厂订购铝塑复合板,考虑该生产厂具有与本工程规模相符的幕墙安装资质,幕墙公司遂与该厂签订了铝塑复合板幕墙供料和安装的合同。总承包单位提出异议,要求幕墙公司解除铝塑复合板安装合同。

  事件三:对办好隐蔽工程验收的部位,幕墙公司已进行封闭,但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对个别施工部位的质量还有疑虑,要求重新检验。

  事件四:工程竣工验收前,幕墙公司与发包人签订了《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书》,保修期限为一年。

  2.问题

  (1)事件一中,幕墙公司可否要求总包单位给予工期补偿和赔偿停工损失?为什么?

  (2)事件二中,总承包单位要求幕墙公司解除铝塑复合板安装合同是否合理?为什么?

  (3)事件三中,幕墙公司是否可以因这些部位已经进行过隐蔽工程验收而拒绝重新检验?重新检验的费用应由谁负责?

  (4)指出事件四中《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书》中的保修期限的错误,说明理由并修正保修期限。

  案例8

  1.背景

  某新建办公楼工程,主楼建筑面积29600m2的,地上16层,地下1层,基础埋深4m,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附楼建筑面积5000m2混合结构,地上3层。地下防水采用防水混凝土附卷材防水,屋面采用卷材防水,室内采用涂料防水。土方开挖采用放坡形式。预制桩地基,筏板基础。某施工总承包单位中标后成立了项目部组织施工。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土方开挖过程中,边坡局部塌方,使地基土受到扰动,承载力降低,严重了影响建筑物的安全。监理单位认为原因是基坑开挖坡度不够。要求清除塌方后作临时性支护措施。

  事件二:预制桩施工中桩身断裂。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人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当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项目部分析原因是桩人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采取的措施是在稳桩过程中及时纠正垂直,接桩时要保证上下桩在同一纵轴线上,接头处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监理工程师认为分析不够,措施不全。

  事件三:主楼地上一层楼板钢筋验收时,发现柱、板主筋错位,个别保护层不够。

  项目部分析原因是钢筋未按照设计或翻样尺寸进行加工和安装。防治措施是现场钢筋加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和现场翻样的尺寸进行加工和安装。监理工程师认为分析不够,措施不全。

  事件四:一层电梯侧墙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露筋、蜂窝、孔洞现象。

  项目部分析原因是表面不光滑、安装质量差,接缝不严、漏浆,模板表面污染未清除;木模板在混凝土人模之前没有充分湿润,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钢筋保护层垫块厚度或放置间距、位置等不当。防治措施是:模板使用前进行表面清理,保持表面清洁光

  滑,钢模应保证边框平直,组合后应使接缝严密,必要时可用胶带加强,浇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或均匀涂刷脱模剂。监理工程师认为分析不够,措施不全。

  事件五:二层顶板发现混凝土收缩裂缝。项目部分析原因是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如骨料含泥量大等;水泥或掺合料用量超出规范规定。防治措施是选用合格的原材料。监理工程师认为分析不够,措施不全。

  2.问题

  (1)事件一中,事故原因、防治措施还应有哪些?

  (2)事件二中,事故原因、防治措施还应有哪些?

  (3)事件三中,事故原因、防治措施还应有哪些?

  (4)事件四中,事故原因、防治措施还应有哪些?

  (5)事件五中,事故原因、防治措施还应有哪些?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