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综合知识与技能

更多

2014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知识:各科常用非处方中成药1

  新清宁胶囊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实热内蕴所致的喉肿、牙痛、目赤、便秘、下痢、发热;感染性炎症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5粒,一日3次,必要时可适当增量,学龄前儿童酌减或遵医嘱;用于便秘,临睡前服5粒。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冷积便秘、胃阴不足、虚火牙痛者忌服;孕妇、妇女哺乳期、月经期忌服;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清宁丸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消肿通便。用于火毒内蕴所致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头晕耳鸣、目赤牙痛、腹中胀满、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阴虚火旺者;孕妇忌服;儿童、年老体弱者、素体脾胃虚寒者慎用;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时服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一清胶囊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用于火毒血热所致的身热烦躁,目赤口疮,咽喉、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吐血、咯血、衄血、痔血;咽炎、扁桃体炎、牙龈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不良反应】偶见皮疹,恶心,腹泻,腹痛。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脾胃虚寒、年老体弱及孕妇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可过量或久服;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苁蓉通便口服液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老年便秘,产后便秘。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1次,睡前或清晨服用。

  【注意事项】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者不宜用;年青体壮者便秘时不宜用本药;服用后如出现大便稀溏时应立即停服;孕妇慎用。

  麻仁润肠丸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结肠癌、严重的肠道憩室、肠梗阻及炎症性肠病等严重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排便困难者忌用;虚寒性便秘不宜服用;年青体壮者便秘时不宜用;妇女月经期、儿童及年老体弱者慎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麻仁丸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热津亏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干结难下、腹部胀满不舒;习惯性便秘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1~2次。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虚寒性便秘不宜用;年青体壮者便秘不宜用;儿童、年老体弱者慎用;有慢性病史者应遵医嘱服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麻仁滋脾丸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健胃消食。用于胸腹胀满,大便不通,饮食无味,烦躁不宁;年老体弱、久病虚弱者的便秘,阴虚津不足所致的便秘及习惯性便秘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脾胃虚寒性便秘者慎用;儿童、年老体弱者慎用;忌烟、酒及辛辣、主冷、鱼腥、油腻食物。

  通便灵胶囊

  【功能主治】泻热导滞,润肠通便。用于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及老年习惯性便秘。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6粒,一日1次。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孕妇及妇女哺乳期、月经期禁用;儿童、年老体弱者慎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通乐颗粒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润肠通便。用于阴虚便秘,症见大便秘结、口干、咽燥、烦热等;习惯性、功能型便秘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2g,一日12次;2周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孕妇禁服;儿童、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时服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四)清热剂

  清热剂中成药具有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祛湿等作用,主要用于里热证。

  里热证多指胃肠、肺胃实热或肝胆郁热所致的疾病,症见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烦躁或心烦口苦、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洪数或弦数有力等。

  清热泻火类中成药用于肺胃里热炽盛证,症见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代表性中成药有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等。

  清热解毒类中成药用于火毒热盛证,症见局部红肿热痛、疮疡疔毒、便秘等。代表性中成药有双黄连合剂、银黄颗粒、板蓝根颗粒等。

  清热祛湿类中成药用于湿热所致的湿热淋痛、湿热黄疸、痢疾泄泻等。常用中成药有茵栀黄口服液、复方黄连素片等。

  清热剂中成药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损伤阳气,病去即止,用之太过会致热退寒生。对于平素虚寒,外感之邪虽化热入里,亦应慎用,以免伤阳气。孕妇、产妇及体质虚弱者慎用。

  牛黄解毒丸(片)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2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小片,一次3片,大片,一次2片,一日2~3次。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血虚气弱、无实热者忌服;不要超剂量长期服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黄连上清丸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泻火止痛。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或水蜜丸,一次3~6g,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2次。

  【注意事项】孕妇及脾胃虚寒者禁用;阴虚火旺、儿童及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时服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牛黄上清丸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一次3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所致头痛眩晕、牙痛咽痛等忌用;儿童、年老体弱者、孕妇慎用;大便溏软者,以及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时服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清胃黄连片

  【功能主治】清胃泻火,解毒消肿。用于肺胃火盛所致的口舌生疮,齿龈、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片,一日2次。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用;脾胃虚寒及年老体弱者慎用;儿童及孕妇应遵医嘱;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可过量或久服;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双黄连口服液(颗粒)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口服液一次20ml,一日3次,小儿酌减。颗粒剂,开水冲服,成人一次10g,一日3次;儿童6个月以内,一次2~3g,6个月至1岁,一次3~4g,1至3岁,一次4~5g,一日3次,无蔗糖颗粒服用量减半。

  【注意事项】风寒感冒者不适用;脾胃虚寒者慎用;儿童、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板蓝根颗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g(含蔗糖),或一次3~6g(无蔗糖),一日3~4次。

  【注意事项】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吐稀白痰;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遵医嘱服用;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用;忌烟、酒及辛辣、鱼腥、油腻等刺激性食物;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慎用;小儿及年老体弱者慎用。

  银黄片

  【功能主治】清热疏风,利咽解毒。用于外感风热、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干、咽痛、喉核肿大、口渴、发热;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4片,一日4次。

  【注意事项】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用;忌烟、酒及辛辣、鱼腥、油腻等刺激性食物;脾虚大便溏薄者慎用;儿童慎用;糖尿病患者慎用;扁桃体化脓并有高热等症状者,应去医院就诊。

  抗病毒颗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儿童、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用;忌烟j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茵栀黄口服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湿热毒邪内蕴所致的急性、迁延性、慢性肝炎或重症肝炎(Ⅰ型),也可用于其他型重症肝炎的综合治疗。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

  利胆片

  【功能主治】清热止痛。用于胆道疾患,胁肋及胃腹部疼痛,按之痛剧,大便不通,小便短黄,身热头痛,呕吐不食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10片,一日3次。

  【注意事项】孕妇慎服。

  茵陈五苓丸

  【功能主治】清湿热,利小便。用于肝胆湿热、脾肺郁结所致的湿热黄疸,症见脘腹胀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复方黄连素片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肠炎、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香连丸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行气止痛。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肠炎、细菌性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一次3~6g,浓缩丸,一次6~12丸,一日2~3次,小儿酌减。

  【注意事项】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儿童慎用;年老体弱者慎用;孕妇慎用。

  (五)温里剂

  温里剂中成药主要用于里寒证。里寒证多因阳气不足。寒从内生,或寒邪入侵脏腑经络所致。症见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腰膝酸冷、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润等。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下垂、慢性结肠炎、心力衰竭、休克等病证。对于不同的病位,温里剂有温中健脾剂、回阳救逆剂、温经散寒剂之分。

  附子理中丸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肢冷便溏。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浓缩丸一次8~12丸,一日3次。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急性肠胃炎之泄泻兼有大便不畅、肛门灼热者;孕妇、儿童慎用;慢性肠胃炎、泄泻患者服药3天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本品中有附子,用药后如有血压增高、头痛、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去医院就诊;高血压、心脏病、肾病、咳喘、浮肿患者或正在接受其他药物治疗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香砂养胃丸

  【功能主治】温中和胃。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注意事项】胃阴不足或湿热中阻所致痞满、胃痛、呕吐者慎用;儿童、年老体弱者慎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小编推荐:

   2014年执业药师报考指南 

   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汇总

   2015年执业药师报名条件及考纲新政策

   2014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药事管理与法规科目内容调整通知

   文都独家整理2014执业药师药事管理与法规新增知识点具体内容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