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综合知识与技能

更多

2014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知识:各科常用非处方中成药1

  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即将开始,相信各位考生朋友们已经开始准备复习了吧,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搜集汇总了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知识的相关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2014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知识:各科常用非处方中成药1

  第二节 各科常用非处方中成药

  一、内科用药

  (一)解表剂

  解表剂中成药具有发汗解表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表证。

  表证多见于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也见于多种感染的初期阶段。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特征。由于表证有表寒、表热和兼证之分,体质有虚有实,故解表剂中成药有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表里双解、扶正解表的不同类别。

  辛温解表类中成药用于外感风寒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涕、头痛、肢体酸痛、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等。代表性方药有荆防颗粒、正柴胡饮等。

  辛凉解表类中成药用于外感风热证。症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痛、口渴、咳嗽痰稠黄、苔微黄.、舌质红、脉浮数等。代表性方药有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等。

  表里双解类中成药用于表里同病。除外感表证外,多兼热结便秘,或湿热泻痢等里证。需表里双解,内外同治。代表性方药有防风通圣丸等。

  挟正解表类中成药由补益药与解表药配合组成,具有扶正、散邪的特点,适用于体质素虚、兼感外邪所致的虚人外感。代表性中成药有玉屏风散(颗粒)、参苏丸等。

  应用解表剂中成药,服药后,宜以遍身微汗为度,切忌大汗,并注意避风邪,以免再次感冒。服药期间除用于虚人外感证的扶正解表类中成药外,应忌服滋补类中药,并忌烟、酒及油腻难消化食物,以免延误治疗。

  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感冒病情重者;感冒病程中出现并发症者;慢性疾病患者感冒;均不适于自己选择用药,宜在医师指导下选择用药或去医院进行诊治。

  感冒清热颗粒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

  【注意事项】风热感冒者不适用;与环孢素A同用,可以引起环孢素A血药浓度升高;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正柴胡饮颗粒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初起所致的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流行性感冒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注意事项】风热感冒者不适用;孕妇禁用;儿童、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荆防颗粒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5g,一日3次。

  【注意事项】风热感冒或湿热证忌用;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九味羌活丸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散寒除湿,用于外感风寒挟湿导致的恶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重而痛、肢体酸痛。

  【用法用量】一次6~9g,一日2~3次,用姜葱汤或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肾脏病患者、孕妇及新生儿禁用。

  银翘解毒丸(片)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丸剂,一次1丸,一日2~3次,用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片剂,一次4片,一日2~3次。

  【注意事项】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感冒退热颗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属外感风热、热毒壅盛证者,症见发热、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注意事项】风寒感冒者不适用;扁桃体已化脓及全身高热者应去医院就诊;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应遵医嘱服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羚羊感冒片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用于流行性感冒,症见发热恶风、头痛头晕、咳嗽、胸闷、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2次。

  【注意事项】外感风寒者不适用;儿童、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桑菊感冒片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8片,一日2~3次。

  【注意事项】外感风寒者不适用;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防风通圣丸

  【功能主治】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感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初起瘰疬,风疹湿疮。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一次6g,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2次。

  【注意事项】孕妇及脾虚便溏者慎用;不宜与滋补性药物同时服用;服用后出现荨麻疹等相似的皮肤症状者,属于药物过敏(药疹),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油腻鱼虾海鲜类食物。

  葛根芩连丸

  【功能主治】解肌,清热,止泻、止痢。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泄泻,症见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腹痛不适。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3g;小儿一次1g,一日3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泄泻腹部凉痛及慢性虚寒性痢疾者忌服;对因滥用抗生素造成的菌群紊乱患者治疗欠佳;儿童、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肾病及水肿患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可过服或久用。

  玉屏风颗粒

  【药物组成】黄芪、白术(炒)、防风。

  【功能主治】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无华,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g,一日3次。

  【注意事项】热病汗出者忌用;阴虚盗汗者慎用;儿童、孕妇、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服用;宜饭前服用;忌油腻食物。

  参苏丸

  【功能主治】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用于体弱、感受风寒所致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乏力气短。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注意事项】风热感冒者不适用;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痫、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二)祛暑剂

  祛暑剂中成药具有祛暑、除湿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暑湿病。

  暑湿病以身热、烦渴、汗出、体倦、脉虚为主症。属夏令伤于暑邪或暑热挟暑湿伤人所致的病证。

  多发于夏季及夏秋交替之际。临床多见于中暑、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水土不服等。暑病多兼表寒、湿邪及气阴两伤,治法应随证而异。

  保济丸

  【功能主治】解表,祛湿,和中。用于暑湿感冒,症见发热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胃肠:不适;亦可用于晕车晕船。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85~3.7g,一日3次。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外感燥热者不宜服用;不适用于急性肠道传染病之剧烈恶心、呕吐、水泻不止;儿童、哺乳期妇女及年老体弱者慎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藿香正气水(片、软胶囊)

  【功能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水剂,一次5~10ml,一日2次,用时摇匀;片剂,一次4~8片,一日2次;软胶囊剂,一次2~4粒,一日2次。

  【不良反应】有报道服用藿香正气水可引起心动过速、心源性休克、过敏性药疹等。

  【注意事项】热邪导致的霍乱、感冒忌服,阴虚火旺者忌服;孕妇忌服藿香正气片,其余剂型慎用;儿童、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时服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暑热感冒颗粒

  【功能主治】祛暑解表,清热,生津。用于感冒属暑热证者,症见发热重、恶寒轻、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溲赤。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20g,一日3次。

  【注意事项】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孕妇忌用;儿童、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清暑解毒颗粒

  【功能主治】清暑解毒,生津止渴,并能防止痱、疖。用于夏季暑热,高温作业。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或含服。一次25g,一日4~5次。

  【注意事项】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慎甩;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十滴水(软胶囊)

  【功能主治】健胃,祛暑。用于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用法用量】口服。水剂,一次2~5ml,儿童酌减;软胶囊剂,一次1~2粒,儿童酌减。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驾驶员和高空作业者慎用。儿童、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时服用;饮食宜清淡;软胶囊一日用量不得超过8粒。

  六合定中丸

  【功能主治】祛暑除湿,和胃消食。用于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

  【注意事项】湿热泄泻、实热积滞胃痛者忌服;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时服用;饮食宜清淡。

  甘露消毒丸

  【功能主治】利湿化浊,清热解毒。用于湿温时疫,邪在气分,症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身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或淋浊;舌苔淡白或厚或干黄者。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6~9g,一日2次。儿童3至7岁,一次2~3g,7岁以上,一次3~5g;一日2次。

  【注意事项】忌生冷、辛辣、油腻等饮食;湿热并有阴虚津亏证者慎用。

  清暑益气丸

  【功能主治】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用于体弱受暑引起的头晕身热,四肢倦怠,自汗心烦,咽干口渴。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姜汤或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皂角及其制剂同服;忌茶和白萝卜;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三)泻下剂

  泻下剂中成药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等作用,主要用于排便困难,秘结不通,排便艰涩不畅等便秘病证。

  寒下剂,具有泻热通便作用,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症见大便秘结,脘腹满痛。

  温下剂,具有祛寒通便作用,适用于脏腑间有寒冷积滞,即里寒实证,症见大便秘结、脘腹冷痛、手足不温、口淡不渴。

  润下剂,具有润燥滑肠作用,促使大便易于排出,适用于热结肠燥便秘;或老年津枯、病后率亏和产后血虚所致的便秘。

  服用泻下剂中成药,宜中病即止,以免过泻伤正。孕妇、产妇、哺乳期或正值经期的妇女,儿童、年老体弱及严重器质性病变引起排便困难的患者,均应慎用或禁用。经非处方药治疗3~5天,疗效不但不明显,反而出现加重者不适于自己选择用药。服药期间还应注意饮食调养,不宜过多食用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之食品。

  复方芦荟胶囊

  【功能主治】调肝益肾,清热润肠,宁心安神。用于习惯性便秘,大便燥结或因大便数日不通引起的腹胀、腹痛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粒,一日1~2次。

  【注意事项】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当归龙荟丸

  【功能主治】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满,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冷积便秘、脾胃虚寒及阴虚阳亢之眩晕者慎用;儿童、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