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专业知识一

更多

2013执业西药师药理学辅导:作用于血液的药物

  2013年执业药师的考试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相信各位考生朋友们已经开始准备复习了吧,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搜集汇总了执业西药师药理学的相关复习材料,希望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2013执业西药师药理学辅导:作用于血液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的药物

  掌握抗凝血药肝素和华法林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熟悉纤维蛋白溶解药链激酶和尿激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了解抗贫血药(铁剂、叶酸、维生素B12)、促凝血药(维生素K)、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苯酸、氨甲环酸)、抗血小板药(双嘧达莫、噻氯匹定)、促白细胞增生药(升高白细胞的药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第一节 抗凝血药

  肝素(Haparin):多由肺提取,为一种粘多糖硫酸酯。

  [作用]

  1、抗凝机制:增强抗凝血酶III的抗凝活性,对凝血过程多个环节产生抑制:

  (1) 抑制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2) 对抗凝血酶;(3) 阻止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

  2、抗凝特点:

  (1) 口服无效,采用注射给药;(2) 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3) 作用强大迅速但维持时间短。

  [用途]

  1、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对已形成血栓无溶解作用。

  2、体内外抗凝:用于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血液透析、心导管检查等。

  3、DIC早期治疗:防止各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消耗。

  [不良反应] 剂量过大易引起自发性出血,特殊对抗剂:鱼精蛋白。

  香豆素类:华法林(苄丙酮香豆素)、双香豆素、新抗凝

  [作用]

  1、抗凝机制:与VitK结构相似,对抗VitK作用,抑制肝内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Ⅶ、Ⅸ、Ⅹ的合成。

  2、作用特点:

  (1)口服易吸收,故有口服抗凝药称;

  (2)仅体内有抗凝作用;

  (3)作用缓慢而持久,对已形成的凝血因子无效,需待原有凝血因子耗竭后方显效。

  (4) 华法林和新抗凝的作用较双香豆素强而快。

  [应用] 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不良反应] 过量易引起自发性出血,特殊对抗剂:VitK。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1、降低其抗凝作用药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肝药酶诱导剂。

  2、增强其抗凝作用药有:

  (1)能置换其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保泰松、消炎痛、乙酰水杨酸。

  (2)抑制肠道VitK合成的药:广谱抗生素。

  枸橼酸钠

  [作用]

  1、 抗凝机制:与血浆钙形成可溶性络合物,使血钙下降而阻碍血凝。

  2、 作用特点:(1)体外抗凝;(2)作用迅速。

  [应用] 体外全血保存(输血抗凝剂)。

  [不良反应] 抗凝血输注过快,可引起低血钙及心功能不全,特殊对抗剂;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

  溶栓酶:β-溶血性链球菌培养液提取,作用机制为激活纤溶酶原,使纤维蛋白溶解而达到溶栓目的。用于动静脉内新鲜血栓。不良反应有严重出血、发热、过敏等。禁用于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术后伤口愈合期。

  第二节 止血药

  一、促进血液凝固过程的止血药

  维生素K

  [种类、来源]

  VitK1:存在于植物苜蓿等中

  VitK2:由腐败鱼粉和肠道细菌产生 →脂溶性,需胆汗协助吸收

  VitK3、K4:人工合成,水溶性,不需胆汗协助吸收

  [作用]

  参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Ⅳ、Ⅹ。当VitK缺乏时,合成的上述因子无活性,导致凝血障碍而出血。

  [用途]

  用于VitK缺乏或低凝血酶原所致的出血,VitK缺乏的原因有:

  1、 VitK吸收障碍:因胆汁不足而影响吸收如组塞性黄疸和胆瘘病人,应选用注射型K1或K3、K4。

  2、 VitK合成障碍:人体主要VitK来源的肠道细菌缺乏和受抑制,如新生儿出血和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前者宜选用K1或K2。

  3、 长期大量应用VitK拮抗剂如双香豆素,水杨酸和敌鼠钠等,对肝功能不良疗效不佳或无效。

  [不良反应]

  VitK静注过快可致面红、出汗、胸闷甚至血压剧降,以肌注为宜;K3可诱发G-6-PD缺乏者溶血;K3、K4可致新生儿、早产儿溶血、核黄疸及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