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
本硕士点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科。研究方向有: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及其应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与先进文化;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安全等。2、区域和谐社会构建,研究区域经济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战略;农业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城市建设及城市化发展战略;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发展战略;资源开发和利用战略;欠发达地区发展问题研究。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三大文明”之辩证关系及我国政治文明发展战略;政治文明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政治文明建设与法治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本硕士点设在工程学院,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制造模式、制造过程自动化和制造过程信息化的学科。本学科面向海洋装备、水产品加工和热带农作物生产加工等领域,机、电、信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方法和手段,解决相关行业的技术难题,提供科研服务。设有以下研究方向:
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运用现代数字化设计技术及先进制造技术服务于石油、钢铁、港口、家电等行业,解决机械制造、海洋装备制造与腐蚀监控和家电新产品研发等教学、科研和生产中急需的科学和技术难题,着力提高制造业的信息化。
2、农海产品养殖与加工设备自动化
主要从事水产品养殖与加工设备和热带农业装备及自动化方面的研究,致力于实现水产品和热带农作物生产、加工过程的机械化、现代化。
3、节能设计与动力设备
主要从事机电产品的节能设计、热工设备和动力设备的节能性能研究。将先进制造技术和热科学技术理论结合,从节能角度提高产品或设备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效率。
本学科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和研究员9名,副教授和副研究员20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1人。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包括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兼职导师4人)。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承担科技部、农业部和省市级项目等10余项。拥有1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超千万元。为本学科培养研究生构筑了良好的基地,为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三、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3)
本硕士点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是应用生物学与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学科。本学科方向经过多年发展后,在农副产品综合利用与深加工技术、果蔬采后贮藏保鲜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与优势,目前承担有多项国家、部省级项目,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本专业的特色是研究热带亚热带农产品的生物化学、营养学、功能食品学等方面的特性以及加工适性;利用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对食物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将食品产品废弃物转化成新能源及可降解的新材料等。旨在为农产品的高值化应用提供基础与技术支撑,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促进该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学科有较强的学术队伍,具有较深的造诣。目前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质构仪等高精尖科研设备。本学科始建于1950年,2006年起具有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以博学、严谨,求实的思维、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大批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方面的高级研究、技术与管理人才。
四、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4)
本硕士点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本学科始建于1950年,1998年起具有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学科点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2007年设有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水产品深加工实验室。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高校“食品与营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6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15人,其中留学归国博士4人,副教授及相当人员13人。现承担着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
本硕士点的特色是研究南海水产资源的食品化学特性、加工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及低值水产原料的高效利用;对南海海洋生物体内所含的抗肿瘤、增强免疫、降血脂等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纯化、结构解析、构效关系及其开发应用进行系统研究;开展食品标准的制订、食品质量控制体系和水产品质量控制的研究。旨在为南海海洋生物资源的高值化应用提供基础与技术支撑,全面提升华南地区水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促进水产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大批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方面的高级研究、技术与管理人才。
五、食品科学(农学)(097201)
本硕士点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学科始建于1950年,2003年起具有食品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高校“食品与营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6人,教授8人,博士9人,其中留学归国博士3人,副教授及相当人员8人。现承担着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本学科专业的特色是研究食品资源的在贮藏加工及流通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及物理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农、海产品的安全性及保障体系;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新食品资源的开发等。旨在为农、海生物资源的高值化应用提供基础与技术支撑,全面提升农、海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促进该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博学、严谨,求实的思维、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大批食品科学方面的高级研究、技术与管理人才。
六、作物遗传育种(090102)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学科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本学科以植物雄性不育理论与杂种优势利用和生物能源为特色。植物雄性不育理论达国际领先水平,热带生物能源、热带园艺作物遗传育种优势明显。设“植物雄性不育理论与杂种优势利用”、“作物重要性状遗传育种”、“生物能源”和“园艺作物遗传育种”等研究方向。有一支包括教授11名,博士6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跨世纪人才工程百千层次人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评审专家、北京大学图书馆国家核心图书评审专家和博士生导师各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各2名的高水平导师队伍。有分子育种、生物能源和细胞工程等现代化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逾2000万元。
七、植物病理学(090401)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植物病理学学科主要研究植物病害发病的原因、病原与寄主的相互关系、病害发生和流行规律以及病害控制的理论和技术。近年随着研究技术和手段的更新和学科间交叉,植物病理学已发展到现代植物病理学,先后产生了植物病原学、植物病理生理学、分子植物病理学、病害防治学等分支学科。
学科点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近年来共鉴定科研成果6项,在研的省、部级课题近18项。拥有5个研究生导师科研实验室,配有大量常规教学设备和数台先进的研究仪器设备,可以满足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需要。
学科主要在资源微生物利用与生物技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和分子植物病理学与植物病理生理学三个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
八、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090501)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是广东海洋大学校级重点学科,于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两个研究方向,即动物遗传资源利用与品种选育、动物繁殖原理与生物技术。其特色在于以南亚热带动物遗传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注重产学研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关键技术和热点难点问题。其培养目标在于掌握动物遗传资源保存、研究、利用、评价及育种理论与方法,动物生殖调控研究与应用,以及动物胚胎工程与生物技术,并在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上开展较为系统而深入地学习与研究。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4名,博士学位者7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省级优秀专家1名,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名。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热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和价值1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近几年,承担国家、省、市级及横向科研课题20多项,并获得省部级科学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九、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090502)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200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博士点建设支撑学科。设动物营养代谢与调控、高效无公害饲料和动物营养与免疫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具有鲜明的热带、亚热带地域特色。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6人;博士10人,硕士2人。有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人。拥有各类相关研究实验室和较为齐全的仪器设备、2个校内研究基地及8个校外教学、科研合作基地。历年毕业研究生一次就业率100%。本专业培养目标是:掌握动物营养代谢与调控、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开发利用新的饲料资源,开展动物营养与环境和免疫等交叉领域研究,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动物营养与饲料领域教学和研究工作,社会服务能力强。
十、海洋生物学(070703)
本硕士点设在水产学院,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海洋生物学学科点于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校级重点学科。本学科以热带、亚热带海洋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海洋水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设有海洋经济动物发育生物学、海洋环境与生物资源保护等研究方向。本学科点依托广东省现代生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和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有较为先进的实验设备。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导师队伍,现有教授11名,副教授7名,其中有博士12名,还有3名教授是博士生导师。近年来承担了"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重大科技专项、教育部及广东省基金等重点项目,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十一、水产养殖(090801)
本硕士点设在水产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水产养殖学科是广东省重点学科、名牌专业和国家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于1943年创办,1999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以热带、亚热带海洋水生经济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已形成了鲜明的热带、亚热带海洋特色,注重“产学研”紧密结合,着力研究解决生产中的难点和热点课题,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设有水产经济动物生物学及种苗工程、水产经济动物繁殖生物学、水产经济动物免疫学及病害控制、水产无脊椎动物增养殖及珍珠培育、水产经济动物营养与饲料、水域生态学等研究方向。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导师队伍,现有教授13名,副教授10名,其中有博士15名,还有4名教授是博士生导师。本学科点依托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部(厅)级的高级实验室(中心)和2个科研基地,建有设备较为先进的水产增养殖学、营养与病害、繁殖生物学、渔业环境保护等实验室。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业部科技成果转化、教育部及广东省重点项目多项,研究经费充足。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十二、渔业资源(090803)
本硕士点设在水产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渔业资源学科是广东海洋大学和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结合南海海洋渔业资源的地理条件与南海热带、亚热带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特点而建立的硕士培养点。本学科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导师队伍,现有研究员7名,副教授3名,其中有2名教授是博士生导师。在热带、亚热带渔业资源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下设二个研究方向:(1)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方向。主要研究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键技术与应用。(2)渔业生态环境方向。主要研究渔业水域污染防治理论与技术,渔业水域环境检测与保障技术,渔业水域环境可持续利用理论与技术,渔业环境信息与信息系统应用技术,探索退化渔业生态系统的恢复途径,遏制水域环境恶化趋势。
十三、农业经济管理(120301)
本硕士点设在经济管理学院,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广东海洋大学重点学科,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其培养的订目标是: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尤其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农业经济(海洋)管理及相关领域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学科依托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形成了海洋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经济与贸易、人口资源与环境和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等四个相对稳定、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和较高学术造诣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硕士生导师8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人、副教授5人。近年来,承担完成了国家教育部、农业部、海洋局、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办、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及海洋与渔业局等科研项目2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0 余部;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
十四、行政管理(120401)
本硕士点设在经济管理学院,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行政管理学科是广东海洋大学重点学科。广东海洋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开设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本专业强调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的特色,实行知识与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设有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区域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等四个研究方向。本专业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组成的实力较为雄厚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研究生导师14人,其他任课教师12人,近几年来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校图书馆拥有藏书180多万册,其中管理类图书近7万册;建成了湛江海关、湛江市商品检验检疫局和湛江港务集团等实践基地;这些条件完全可以满足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十五、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
1、(470113)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本领域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予农业推广硕士学位。
本学科始建于1950年,2009年起具有全日制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授予权。本领域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高校“食品与营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5人,其中教授9人,博士12人,留学归国博士4人,副教授及相当人员16人。现承担着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
全日制“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以发展我国现代食品加工业和服务于人民健康为宗旨,通过学习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生产质量与安全管理技术等课程,培养学生在食品加工生产和安全管理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国现代食品加工业和安全管理方面培养具有任职资格的技术研发、检测与监管等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470110)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
本领域设在经济管理学院,授予农业推广硕士学位。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是广东海洋大学重点领域之一。其培养的目标是:“农村与区域发展” 领域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是与农村发展和生态建设相关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涉农企业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本领域采用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模式;设有农业与农村发展、中小企业经营与管理、海洋经济与产业发展等三个研究方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和较高学术造诣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硕士生导师8人,其中教授(研究员)7人、副教授1人。近年来,承担完成了国家教育部、农业部、海洋局、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办、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及海洋与渔业局等科研项目2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0 余部;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
3、(470108)渔业领域
本领域设在水产学院,授予农业推广硕士学位。
渔业领域学科点于200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为渔业领域的农业技术推广、农村发展、涉农企业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本学科注重“产学研”紧密结合,依托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等一批重点实验室,形成了水产养殖、渔业资源、渔业经济等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拥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导师队伍,现有教授20名,副教授11名,其中7名教授是博士生导师。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项目多项,研究经费充足。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4、(470101)作物领域
本领域设在农学院,授予农业推广硕士学位。
本学科的二级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科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本学科以热带水果和作物高效生产技术为特色。植物雄性不育理论达国际领先水平,热带水果优势明显。设“热带水果”、“ 作物高效生产技术”2个研究方向。有一支包括教授13名,博士6名,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跨世纪人才工程百千层次人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评审专家、北京大学图书馆国家核心图书评审专家和博士生导师各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各2名的高水平导师队伍。有作物学、林果种业、分子育种、生物能源和细胞工程等现代化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逾2000万元,具有良好的研究生培养条件。
5、(470105)养殖领域
本领域设在农学院,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
养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所获得的学位证书与相应学科的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与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与养殖领域相关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其培养目标是掌握养殖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相关的管理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养殖技术推广中的先进方法和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养殖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农业推广管理工作的能力。设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两个方向。现有教授14人,副教授10人,博士16人。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热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及各类相关研究实验室和较为齐全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总值1860万元。
十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1、(430102)机械工程
本领域设在工程学院,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本学科从1978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已经培养26届本科毕业生,是广东海洋大学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学科研人员45人,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20名,具有博士学位者14人;现有硕士生导师23人,兼职博士生导师2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8人。拥有1个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和计算机控制与通讯实验室,以及1个学院实验中心(包括10个专业实验室),总面积约14250m2,仪器设备固定资产价值5720余万元,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40台(套)。其中,工程训练中心建筑面积约6000m2,拥有一批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等各类先进机械加工设备,仪器设备总值达1100万元。
近5年,该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省科技攻关、省自然基金、省教育厅等科研项目50多项,承担企业委托和校企合作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10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被SCI、EI收录51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3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湛江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项。
本学科以机械制造、石化、钢铁、港口等大型企业相关的机械装备,热带农业和水产品养殖与加工设备,家电产品,以及节能动力设备为主要研究对象。招生方向如下:①数字化设计及制造技术,②农海产品养殖与加工设备自动化,③节能设计与动力设备。
2、(430132)食品工程
本领域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本学科始建于1950年,2010年起具有全日制食品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授予权。本领域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高校“食品与营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8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13人,其中留学归国博士4人,副教授及相当人员18人。现承担着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
全日制“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以发展我国现代食品工业为宗旨,通过学习现代食品工程技术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等课程,培养学生在工程技术和生产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食品行业的工程建设与管理、生产设备设计与制造、食品生产技术开发与管理等方面培养具有设计、研发与管理等任职资格的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