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学校简介
山东轻工业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是山东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2007年,在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学校。
学校占地23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490人。学校现设14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1个教学中心。开设54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等7个学科门类,已初步形成了以工为主,以轻工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基础设施齐全,拥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数字化语音室,50多个教学实验室(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9亿元。教学用计算机3500余台套,数字化语音室、自主学习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130余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79万册,电子图书102万册,可提供中外文数据库检索20余种,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是国务院批准的硕士学位及工程硕士、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同时还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以同等学力身份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具有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良好条件。现有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点、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1个艺术硕士授权领域。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方略,建立了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27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745人,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20人。学校有双聘院士3人,“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全国和山东省优秀教师16人,山东省教学名师4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1名,硕士生导师188名。另外,学校从国内外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聘请了10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部分教师被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聘为客座教授,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校坚持实施“学科领校”方略,建立了省、校两级重点学科(实验室)为骨干的学科体系,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依托优势学科平台强化专业建设,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现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校企合作省级技术研发中心8个。近年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300余项;获国家级奖励6项,省部级奖励3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0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4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800余篇。
学校积极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秉承“崇实尚能”校园文化精神,发挥学科优势,与山东轻工业互动共进,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山东轻工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被誉为“山东轻工业人才的摇篮”。学校正在全面推进“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学科领校、开放活校”办学方略,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工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研究生教育概览
山东轻工业学院现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二级学科点19个,分别为:制浆造纸工程、发酵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制糖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食品科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设计艺术学、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及理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化学工艺、生物化工、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涵盖工学、理学、文学、法学四个学科门类。现有硕士生导师188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1名。
学校是工程硕士授权单位,目前学校在轻工技术与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林业工程、控制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等领域招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还是艺术硕士授权单位,目前招生领域为艺术设计。
同时,学校还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以同等学力身份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分别在制浆造纸工程、发酵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材料学、机械电子工程、设计艺术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食品科学、应用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0个学科、专业接受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
学校一贯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制定了一系列保证培养质量的措施:从命题、考试、复试、录取等工作,到课程学习、中期筛选、开题报告、论文写作、学位授予等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实行了严格、规范的管理。此外,学校鼓励并要求研究生更多地参加各种学术活动、讲座、工艺实习及其他社会活动,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增强动手能力。近3年来,有60余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
到目前为止,毕业研究生在校期间生均发表科研论文4篇以上,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研究生中共有8篇学位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设计艺术学专业毕业研究生设计的作品获得全国性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17项。每年毕业生中有多人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博士研究生,所培养的研究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有关问题说明
一、招生规模
我校2011年计划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360名,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100名,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30名,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下达的招生指标为准。
二、报名条件
(一)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学术型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报考条件需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三、报名考试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1年硕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2010年10月10日—31日,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yz.chsi.com.cn ,教育网址://yz.chsi.cn)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二)现场确认:所有考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照相。
1、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
2010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
2、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限“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军校学员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核对,考生确认本人网报信息。
(2)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缴纳报考费后,不再退还)。
(3)报考点按规定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三)初试考试
考试时间为 2011年1月份,具体时间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