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伍选择题
A.最粗粉
B.粗粉
C.细粉
D.最细粉
E.极细粉
1.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有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是
『正确答案』D
2.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是
『正确答案』B
4.混合与分剂量
把两种以上组分的物质均匀混合的操作统称为混合,其中包括固-固、固-液、液-液等组分的混合,混合操作以含量的均匀一致为目的。
(1)实验室常用的混合方法有搅拌混合、研磨混合、过筛混合。
对于含有剧毒药品、贵重药品或各组分混合比例相差悬殊的情况应采用“等量递增”的原则进行混合。
(2)影响混合效果的因素及防止混合不匀的措施
①组分的比例:数量差异悬殊、组分比例相差过大时,应该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又称配研法)混合。
②组分的密度:若密度差异较大时,应将密度小(质轻)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人密度大(质重)者
③组分的吸附性与带电性:应将量大且不易吸附的药粉或辅料垫底,量少且易吸附者后加入。因混合摩擦而带电的粉末常阻碍均匀混合,通常可加少量表面活性剂克服,也有人用润滑剂作抗静电剂,如阿司匹林粉中加0.25%~0.5%的硬脂酸镁具有抗静电作用。
④含液体或易吸湿性的组分:如处方中有液体组分时,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吸收该液体,若液体组分量太多,宜用吸收剂吸收至不显润湿为止,常用吸收剂有磷酸钙、白陶土、蔗糖和葡萄糖等。
若有易吸湿性组分,则应针对吸湿原因加以解决:A.如含结晶水(会因研磨放出结晶水引起湿润),则可用等摩尔无水物代替;B.若是吸湿性很强的药物(如胃蛋白酶等),则可在低于其临界相对湿度条件下迅速混合,并密封防潮包装;C.若组分因混合引起吸湿,则不应混合,可分别包装。
⑤含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组分:将二种或二种以上药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时,在室温条件下,出现的润湿与液化现象,称作低共熔现象。
(4)分剂量
将混合均匀的散剂,按重量要求分成等重份数的过程叫分剂量。
常用方法有:目测法、重量法、容量法三种。
最佳选择题
1.下列哪一条不符合散剂制备方法的一般规律
A.组分数量差异大者,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
B.组分堆密度差异大时,堆密度小者先放入混合器中,再放入堆密度大者
C.含低共熔组分时,应避免共熔
D.剂量小的毒剧药,应制成倍散
E.含液体组分,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或吸收剂吸收
『正确答案』C
2.比重不同的药物在制备散剂时,采用何种混合方法最佳
A.等量递加法
B.多次过筛
C.将轻者加在重者之上
D.将重者加在轻者之上
E.搅拌
『正确答案』D
(三)散剂的质量检查与散剂的吸湿性及实例。
1.质量检查 在药典中收载了散剂的质量检查项目,主要有:
(1)粒度 除另有规定外,局部用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粒度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g,精密称定,置七号筛,筛上加盖,并在筛下配有密合的接受容器。照“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检查,精密称定通过筛网的粉末重量,应不低于95%。
(2)外观均匀度
(3)干燥失重 不得过2.0%。
(4)装量差异 单剂量包装的散剂装量差异限度,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检查法:取散剂10包(瓶),除去包装;分别精密称定每包(瓶)内容物的重量,求出内容物的装量与平均装量。每包装量与平均装量(凡无含量测定的散剂,每包装量应与标示装量比较)相比应符合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散剂不得多于2包(瓶),并不得有1包(瓶)超出装量差异限度1倍。
散剂装量差异限度要求:
平均装量或标示装量 装量差异限度
0.1g及0.1g以下 ±15%
0.1g以上至0.5g ±10%
0.5g以上到1.5g ±8%
1.5g以上至6.0g ±7%
6.0g以上 ±5%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散剂,可不进行装量差异的检查。
更多执业药师考试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考试网
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