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大家复习教师资格证考试,文都网校教师资格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辅导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再认或回忆)的过程。
2.记忆的分类
(1)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①形象记忆:对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
②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③语义记忆:又叫逻辑记忆,即对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④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2)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①陈述性记忆
以陈述性知识为内容,即事实类信息,这类信息可以用言语表达,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
②程序性记忆
又称技能记忆,即对程序性知识进行记忆,如该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即有多个动作间的序列联系,也包括在同一瞬间同时进行的动作问的横向联系,这两方面共同构成的复合体是无法用语言清楚表述的。
(3)根据保持时间长短的不同可分为:
①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是极为短暂的记忆。特点是:很快就会消失,若得以加工,就转入短时记忆;容量较大;形象鲜明;记忆痕迹容易衰退。
②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特点是:时间很短,不会超过1分钟,一般是30秒左右;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平均值为7;易受干扰。
③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又叫永久性记忆,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超过l分钟以上,直至几天、几周或数年,甚至终身不忘。长时记忆的特点是容量无限;保存时间长久。
3.记忆的过程
在记忆过程中,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三个基本环节,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完整统一的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信息的输入编码相当于识记过程,信息的储存相当于保持过程,信息的提取相当于再认或回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