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综合知识

更多

学前教育第五章第二节学前社会教育的目标与方法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一)以情感体验为主的方法

  1.陶冶法

  陶冶法是指利用环境条件、生活气氛以及教育者自身的言行举止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方法。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是随机性和无意性,陶冶法的特点就在于在潜移默化中"陶情川冶性"是学前儿童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使用陶冶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陶冶法利用的是整个环境条件、生活氛围,因此幼儿园协同每个成员,步调一致地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温馨和谐、互相关爱、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以形成良好的幼儿园文化。

  (2)教师在创设良好环境时应当有明确的目的,要制定计划,使整个幼儿园环境氛围具有整体性,而不能零敲碎打。

  (3)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2.共情训练法

  共情训练法是指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的方法。运用时需要注意:

  (1)提供的情境必须是学前儿童熟悉的

  社会生活或学前儿童看得懂的,这样学前儿童才可能产生共情,否则可能出现误解。

  (2)共情训练的基点应是唤起学前儿童

  已有的类似体验,使学前儿童已有的体验与当前情境相关联,从而理解与分享。

  (3)注重学前儿童表现共情,使他们不仅仅停留在同情与共鸣上,更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4)教师应与学前儿童一起真正投入情感,不能成为旁观者。

  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模仿现实社会中的某种情境,让学前儿童扮演其中相应的社会角色,使学前儿童体验角色的情绪情感,并表现出与该角色一致的社会行为的方法。使用角色扮演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学前儿童熟悉、理解和喜欢的角色活动情景,以使学前儿童具有相应的经验储备和情境理解力。

  (2)教师要尊重学前儿童选择角色、变化角色和创造角色的愿望,教师只可指导活动,不应经常分配角色,最好能够尽量提供儿童

  自由游戏的机会,让他们自由模仿表演,这能更好地发挥儿童的自主性。

  (3)由于学前儿童好模仿,因此扮演的角色要以正面形象为主,特别要避免出现经常由某几个人扮演反面角色的情况,这容易形成负面的刻板印象,影响儿童在群体中的身份。

  (二)以观察、实践为主的方法1.参观法

  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运用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参观场所要安全、卫生,无危险因素,以保证学前儿童的健康和安全。一般来说参观地不宜离幼儿园过远。

  (2)参观前要有详细而周密的计划。包

  括联系参观单位,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合作,要精心设计参观路线及提问等。

  (3)参观单位的介绍要简练易懂,适合学

  前儿童的理解水平。

  (4)参观过程中要注意安全,要通过提问有步骤地引导学前儿童观察。

  (5)参观结束回到幼儿园后,教师要对参观进行总结,以提升学前儿童的经验。同时可以引导学前儿童将活动延伸到区域游戏

  2.实践法

  教师创造一定条件,组织学前儿童亲自参与某项活动,感知、体验或学习某种社会实践技能的社会教育活动。实践法有助于学前儿童学习社会实践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能满足学前儿童参与成人活动的愿望,形成学前儿童对劳动的正确认识。运用实践法需要注意:

  (1)实践内容和要求要适合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难度过高的内容既会让儿童产生挫败感,也容易产生诸多纪律问题。

  (2)实践法重在让学前儿童参与活动,因此,要重视实践过程中学前儿童参与的态度与积极性,至于结果如何不要强求。

  (3)实践过程中要教给学前儿童做事的方法,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避免只会简单模仿。

  (4)要鼓励学前儿童勇于克服困难,以培养他们的毅力。

  3.行为练习法

  行为练习法是指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运用行为练习法需要注意:

  (1)行为练习要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

  指导下进行。即教师首先要示范正确的行为,以供幼儿学习与模仿。

  (2)行为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以引起学前儿童练习的兴趣和愿望,避免简单枯燥。

  (3)由于学前儿童社会学习具有反复性

  的特点,行为练习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以使其行为得以巩固。持之以恒的要点就是要尽量形成规律的活动节奏与规范的活动形式。

  (三)以语言引导为主的方法

  1.谈话法

  谈话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前儿童围绕一个生活中的主题,回忆已有生活经验,进行交流的方法。运用谈话法需要注意:

  (1)谈话的主题要来源于学前儿童的生活,适合他们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感兴趣的;

  (2)谈话是双向交流活动,因此要避免教师单方面讲述;

  (3)谈话结束时应有总结,但总结的方式

  避免单一化,可以教师总结,可以用一首儿歌总结,也可以让学前儿童自己总结。

  2.讲述法

  讲述法是指教师通过描述事物的特征,

  帮助学前儿童了解某一知识、道理、规则,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解释事物间的联系、关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学前儿童面对某些不便直接感知或无法直接感知的内容时,常常采用讲述的方法。讲述法的运用需要注意:

  (1)由于学前儿童思维具体形象,为了使讲述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在讲述时语言要生动、形象,讲述过程中尽可能结合形象化手段(如实物、图片、幻灯、录像等)作为辅助,以帮助学前儿童理解。

  (2)为调动学前儿童学习的兴趣,讲述者

  可以多样化,可请学前儿童来讲,也可请某一领域的专家来讲,特别是可以利用家长和社区中的专家来进行讲述。

  3.讨论法讨论法是指教师指导学前儿童就某些社

  会性问题、现象、事物相互启发、交流意见的方法。讨论法的运用需要注意:

  (1)讨论的主题应当是幼儿熟悉、理解的;

  (2)教师要创设平等、宽松的讨论氛围,使学前儿童畅所欲言,不要轻易否定或怀疑他们的意见;

  (3)由于展开讨论的基础是学前儿童有比较多的生活经验、有较强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讨论法一般在大班使用。

  4.行为评价法

  行为评价法是指教师对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表现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增强和巩固其好的行为,削弱、消除其不好的行为的方法。恰当的行为评价能引导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健康发展。行为评价法的运用需要注意:

  (1)根据正面教育原则,行为评价法应以表扬为主,对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进行正向引导;

  (2)行为评价要及时、一致;(3)评价要具体,避免空泛;

  (4)强化手段不能运用得过于频繁;

  (5)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个性的学前儿童选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6)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真题再现]

  1.( )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A.观察法

  B.共情训练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解析】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

  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故选D。

  2.( )是指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d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的方法。

  A.行为练习法

  B.共情训练法

  C.角色扮演法

  D.陶冶法[解析]共情训练法是指通过一些形式让

  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千史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的方法。

  故选B。

热点聚焦免费试听

教师招聘考试面试的一般流程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入门介绍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内容

2015教师招考名师精讲(新课程改革) (刘昕鑫)01

2015教师招考名师精讲(新课程改革) (刘昕鑫)02

2015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名师精讲班(韩志远)01

面试指导教招关注

教师招聘考试试讲技巧:掌握主控权 巧设问题

特岗教师招聘面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与禁忌

特岗教师招聘面试法宝:完美答辩攻略

【协议】2015中小学教师招聘笔试协议通关班

【协议】2015特岗教师招聘笔试协议通关班

2015中小学教师招聘笔试全程班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