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手太阳小肠经病证
手太阳小肠经病证,是指手太阳小肠经经脉循行部位及小肠功能失调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所出,与心为表里,居太阳经,少气多血。每日未时周身气血惧注于小肠。
【临床表现】耳聋、目黄、咽痛;肩似拔、挠似折。颈项肩挠肘臂外后廉痛。
【证候分析】小肠经属阳,其病多热。小肠经支脉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即入耳中,故出现聋、目黄、咽痛;肩似拔,挠似折,乃由于手太阳之脉循挠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的缘故。热邪侵袭小肠经脉,则肩、肘、臂外侧后缘等处疼痛。
(七)足太阳膀胱经病证
足太阳膀胱经病证,是指足太阳膀胱经经脉循行部位及膀胱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
膀胱为州都之官,藏津液,居太阳经,少气而多血。每日申时周身气血俱注于膀胱。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寒,鼻寒流涕,头痛,项背强痛;目似脱项如拔,腰似折,(月国)如结,踹如裂;癫痫、狂证、疟疾、痔疮;腰脊、(月国)窝,腓肠肌、足跟和小趾等处疼痛,活动障碍。
【证候分析】膀胱经行于背部,易受外邪侵袭。邪客体表,卫阳郁滞,故是发热,恶风寒,鼻寒流涕。本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故是头痛,项背痛;又因足太阳经起目内眦,还出别下项、抵腰中、过髀枢、下合(月国)中、贯踹内,故本经有病,疼痛得眼珠好象要脱出一样,颈项好象被人拉拔一样,腰好象要折断一样,膝弯部位好象结扎一样不能弯曲,踹部(即小腿肚)象撕裂一样疼痛,股关节属各曲不利,其所过部位均疼痛,足小趾不能随意运动;热邪极盛则发生癫痫、狂证、疟疾;热聚肛门,气血壅滞,则酿生痔疮。
(八)足少阴肾经病证
足少阴肾经病狂,是指足少阴肾经经脉循行部位及肾脏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肾脏藏精主水,属阳气初转,阳气乍生的少阴。足少阴肾经,多气而少血。每日酉时周身气血俱注于肾。
【临床表现】面黑如漆柴,头晕目眩;气短喘促,咳嗽咯血;饥不欲食,心胸痛,腰脊下肢无力或痿厥,足下热痛;心烦、易惊、善恐、口热舌干,咽肿。
【证候分析】肾虽属阴,内藏元阳,水中有火;肾又为五脏之本,则易影响其脏腑而出现寒热错杂、虚实相兼的证候。肾主水,水色黑、肾精亏损,不能上荣于面,故见面黑如漆柴,头晕目眩;金水相生,肾虚子病及母,故咳唾有血或气促而喘。肾阴不足,虚火上犯于胃,致饥不欲食;心肾不交,故心烦,易惊、善恐和民主胸疼痛;病邪沮滞肾经,则腰脊下支无力或痿厥,足下热痛。
(九)手厥阴心包经病证
手厥阴心包经病证,是指手厥阴心包经经脉循行部位及心包络功能失常所表现的临床证候。心包络为心之宫城,位居相火,代君行事属于厥阴经,少气而多血。每日戍时周身气血俱注于心包络经。
【临床表现】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烦、心悸、心痛、喜笑不休面赤目黄等。
【证候分析】心包为心之外围,内寄相火,其病多见热证并往往影响到心。手厥阴之脉起于胸中,循胸出胁,入于掌中,故其所循行的部位发生病变,引起手心热,上部上肘部挛急腋肿,胸胁支满;气血运行不畅,则心悸,心痛;神魂不宁,则心烦甚或喜笑不休;心火上炎,故目赤目黄。
(十)手少阳三焦经病证
手少阳三焦经病证,是指手少阳三焦经经脉循行部位及三焦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
三焦为人体水谷精微生化和水液代谢的通路,总司人体的气化,属手少阳经,少血多气。每日亥时周身气血俱注于三焦。
【临床表现】耳聋、心胁痛,目锐眦痛,颊部耳后疼痛,咽喉肿痛,汗出,肩肘、前臂痛,小指、食指活动障碍。
【证候分析】碱焦之脉上项系耳后,故本经受邪,热邪上扰,则见耳聋,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故为汗出。三焦是主气所生病者,气机抑郁,则心胁不舒而痛,肩肘,前臂疼痛,小指、食指活动障碍,都是由于经脉循行之所处,经气不利所引起。
(十一)足少阳胆经病证
足少阳胆经病证,是指足少阳胆经经脉循行部位及胆腑功能失常所表现临床证候。胆为中精之府,十一经皆取决于胆,属足少阳经,多气少血。每日子时周身气血俱注于胆。
【临床表现】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头痛颔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为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足小趾、次趾不用。
【证候分析】胆经为人体气机出入之枢纽,邪客于此,气机失常,则见胆液外溢而口苦,胆郁不舒,故善太息。足少阳之别,贯心循胁里,故心胁痛不能转侧;足少阳之别散于面,胆木为病,故面微有尘,体无膏泽。少阳属半表半里,阳胜则汗出,风胜则振寒而为疟。其它各证,皆为其经脉所及经气不利而成。
(十二)足厥阴肝经病证
足厥阴肝经病证,是指足厥阴肝经经脉循行部位及肝脏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肝主藏血,主疏泄,属足厥阴经,少气而多血。每日丑时周身气血俱注于肝。
【临床表现】腰痛不可俯仰,面色晦暗,咽干,胸满、腹泻、呕吐、遗尿或癃闭,疝气或妇女少腹痛。
【证候分析】足厥阴的支脉与别络,和太阳少阳之脉,同结于腰踝下中部下部之间,故病则为腰痛不可俯仰。肝血不足,不能上养头面,致面色晦暗;肝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上出额,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故病则咽干,肝经上行夹胃贯膈,下行过阴器抵少腹,故病则胸满,呕吐、腹泻,遗尿或癃闭,疝气或妇女少腹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