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笔试考试

更多

2015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复习3-3

  五、虚实与表里寒热的关系

  虚实常通过表里寒热几个方面反映出来,形成多种证候,临床常见的有表虚、表实、里虚、里实、虚热、实热、虚寒、实寒等类。

  (一)表虚证

  表虚证有两种,一是指感受风邪而致的表证,以恶风、自汗为特征,为外感表虚。二是肺脾气虚,卫气不能固秘,肌表疏松,经常自汗,易被外邪侵袭的表虚者,属内伤表虚。

  【临床表现】外感表虚:头痛、项强、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

  内伤表虚:平时常自汗出,容易感冒,兼有面色淡白,短气,动则气喘,怠倦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等气虚表现。

  【证候分析】表证之表虚证,是感受风邪所致的一种表证,由于风邪外束于太阳经,所以头痛,项强;正气卫外,阳气浮盛而发热;肌腠疏,玄府不固,故汗出恶风;风邪在表,故脉浮缓。

  里证之表虚证,主要因肺脾气虚。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其气虚则肌表疏松,卫气不固,而自汗出。卫外力差,故常常感冒。肺脾气虚,必见气虚的一般表现,如面色淡白,短气,动则气喘,怠倦乏力,纳少便溏,舌淡白,脉细弱等。

  (二)表实证

  表实证是寒邪侵袭肌表所致的一种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

  【证候分析】感受外邪,阳气向上向外抗邪,便出现发热,邪客于肌表,阻遏卫气的正常宣发,肌表得不到正常的温煦而恶寒。邪阻经络,气血流行不畅而致头身疼痛。寒主收引,营气不能通于表,玄府不通,则无汗。脉象浮紧,是寒邪束表之征。

  (三)里虚证

  里虚证的内容也较多,各脏腑经络,阴阳气血亏损,都属里虚证的范围,将于以后各有关章节阐述。里虚证若按其寒热划分,则可分为虚寒证、虚热证两类。详见于后。

  (四)里实证

  里实证包括的内容也较多,不但有各脏腑经络之分,而且还有各种不同邪气之别。许多具体证型将在以后的各篇辨证中介绍,里实证若按寒热划分,亦可分为实寒证、实热证两大类。详见于后。

  (五)虚寒证

  虚寒证是由于体内阳气虚衰所致的一种证候。

  【临床表现】精神不振,面色淡白,畏寒肢冷,腹痛喜温喜按,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少气乏力,舌质淡嫩,脉微沉迟无力。

  【证候分析】本证的病机是阳气衰虚。阳气推动和气化功能不足,则精神不振,面色淡白,少气乏力,舌质淡嫩,脉微或沉迟无力。阳气温煦不足,则畏寒肢冷,腹痛喜温,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六)虚热证

  虚热证是由于体内阴液亏虚所致的一种证候。

  【临床表现】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人体阴液耗损,故人渐消瘦;阴虚,则不能制阳,虚火内扰故心烦,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虚火上升,则见两颧红赤,咽干口燥,舌红少苔。阴血不足故脉细,内有虚热,故脉细兼数。

  (七)寒实证

  寒实证是寒邪(阴邪)侵袭人体所致的一种证候。

  【临床表现】畏寒喜暖,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痛拒按,肠鸣腹泻,或痰鸣喘嗽,口淡多涎,小便清长,舌苔白润,脉迟或紧。

  【证候分析】寒邪客于体内,阻遏阳气,故畏寒喜暖,四肢不温,阴寒凝聚,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故见腹痛拒按,阳气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苍白,寒邪困扰中阳,运化失职,故肠鸣腹泻。若为寒邪客肺,则痰鸣喘嗽。口淡多涎,小便清长,舌苔白润,皆为阴寒之征。

  脉迟或紧,是寒凝血行迟滞的现象。

  (八)实热证

  阳热之邪侵袭人体,由表入里所致的实证热证。

  【临床表现】壮热喜凉,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躁或神错谵语,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而干,脉洪滑数实。

  【证候分析】热邪内盛,故身见壮热喜凉;火热上炎,而面红目赤;热扰心神,轻者烦躁,重者神昏谵语;热结胃肠,则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热伤阴液,则小便短赤,口喜冷饮,引水自救;舌红苔黄为热邪之征,舌干说明津液受伤;热为阳邪,鼓动血脉,所以脉象洪滑数实。

热点聚焦医师关注

2015年医师技能考试大纲汇总

国内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将有重大变革!

关于医师资格考试网上缴费审核不通过退费通知

2015医师特训班直降700/协议班直降300
2015临床执业医师模块班350元
2015年医师资格考试时间已公布
实践技能复习备考

叶扶光2015《国家临床医师实践技能应试宝典》操作演示

2015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备考攻略

2015年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复习宝典
2015中医/中西医医师考试复习指南

  2015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协议通关班>>>点击购买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