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急性白血病
诊断:发热,贫血,胸骨压痛,外周血幼稚细胞增多,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一)诊断特点:脾肿大――最突出体征
粒细胞显著增多,具有特异的Ph标记染色体。
(二)治疗
1、羟基脲――周期特异性抑制DNA合成――首选药;
2、白消安(马利兰);
3、阿糖胞苷(Ara-C)―― Ph染色体阳性细胞减少甚或转阴;
4、白细胞单采――拟减少过多的白细胞;
5、干扰素;
6、骨髓移植――45岁以下慢粒慢性期缓解后。
七、特发性血小板北海性紫癜(ITP)
(一)特征:广泛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PLT↓,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PLT生存时间缩短及抗PLT自身抗体出现。
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好发于40岁以下女性。
(二)诊断
1、广泛出血累及皮肤、粘膜及内脏;
2、多次检查PLT减少;
3、脾不大或轻度大;
4、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三)治疗
激素――首选药物;脾切除――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