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社会热点

更多

武汉长江三桥10年内大修24次 官方归咎于超载

 

三桥“短寿”的三大可能原因

长江三桥为何屡修屡坏?记者连日来走访施工单位和相关部门,众说纷纭。

相关部门:只因长年超载

白沙洲大桥此番维修距离上次大修才1年,上一次大修是去年7月到9月,桥面用的是美国进口环氧沥青混凝土,施工单位是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耗资9423.6万元。上次维修于2009年7月6日开工,2010年1月1日全面恢复交通。

去年12月22日,武汉市交管局发布通告,禁止总质量30吨以上、单轴重13吨以上的载货汽车通行。大桥全面恢复交通后,超重车辆却蜂拥而至。在2010年1月底,技术人员就发现钢箱梁和混凝土梁结合段上,铺装的环氧沥青混凝土出现长达20厘米的裂纹——此时距离大修仅3个月。2月底,引桥铺装层出现破损;3月初,桥面出现破损;7月,路面出现十多处坑坑洼洼,像“牛皮癣”。

武汉市交管局一位负责人昨天透露,白沙洲大桥“治超”乏力,而超载是大桥受损的主要原因。部分车主无视交管部门的规定,违规通行,对桥梁造成了极大损伤。“超载货车不走军山大桥,取道白沙洲大桥,可省300元~500元的通行费。每天这种超载车辆约有2万辆,占了1/4。此前白沙洲大桥也没有专门查超载,没法查,一查车辆速度就慢下来了,整个三环线就彻底瘫痪了。”该负责人无奈地表示。

施工单位:新建材导致“短寿”

据长江三桥管养单位介绍,大桥屡次维修,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与钢桥面膨胀系数不同,因而黏结不牢,加之武汉冬夏温差较大,沥青铺装层容易出现裂缝,当车辆上桥时,推动沥青混凝土沿着钢箱梁往前滑移,桥面就会出现沉降。

负责上次大桥维修的中交第二航务局项目部张经理前天告诉记者,上次维修桥面采用美国“环氧沥青混凝土”这一新材料,但为了赶工期,施工用了“土办法”:在没有等到混凝土自然干透的情况下,采取高温油炉烘干,从而使沥青黏合强度、硬度都大打折扣,导致桥面“短寿”。

“说实话,使用这种新材料有些水土不服,我们现在也是肠子都悔青了。”但当记者询问“使用这种新材料是否跟供应商有经济纠葛”时,他拒绝回应。

专家:仓促上马“新技术”的恶果

广东省路桥公司一位桥梁专家昨天表示,环氧沥青混合料铺装层的主要优点是强度高,且高温时抗塑性和永久变形能力强,低温抗裂性能好;在同样的应力水平下,它几乎是普通沥青混凝土疲劳寿命的10~30倍。故尽管其价格是普通沥青的2倍以上,目前国内大桥和路面铺设仍趋之若鹜。

但环氧沥青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根据工程环境有针对性地解决。比如,环氧沥青对路面清洁度要求非常高,一般用于新铺设道路,而非道路修复;并且最短铺设时间间隔是24~48小时,否则沥青的性能就不能发挥。

“具体到武汉长江三桥来说,当时使用该材料时路面漆膜清理得不够干净,使用条件不成熟;并且,这种材料应用前应进行试验,不能直接上马;还有关键的一点,当时工期太紧,沥青还没干就开始下一道工序了。”

他说:“都是盲目上马所谓的新工艺、新材料惹的祸。不排除背后有经济利益的纠葛。建议查一查。”

前天,记者先后来到武汉市城市路桥收费管理中心、武汉市交委、武汉市交管局,相关部门均保持沉默,表示对长江三桥10年维修24次是否存在违规和贪腐问题“不便透露”。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