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旅游产业带动型
指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通过农村旅游 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模式。发展旅游业首先需要有可以挖掘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 源。其次是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另外也要有与旅游相配套的娱乐、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
(七)合作组织带动型
指以各种农民合作组织为依托,通过各种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农村各种生 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突破原有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制约,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水平,通过壮大 集体经济,改善公共设施,使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促进村容村貌不断改善进而建设新农 村的模式。
(八)劳务经济带动型
通过转移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不仅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而且优化了农村劳动 力资源的配置,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转移就业后的农村劳动力将获得收益的一部分投人到农业 生产和农村建设中,反哺家乡,反哺农村,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了新农 村建设。
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及其对策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对桊,主要有以下三种代表性观点:
1.以林毅夫为代表的“拉动内需”说
这种观点认为,从短期来看,通过国家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拉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伺时又可以拉动内需,消化国内制造业尤其是彩电、冰箱、洗衣机行业的过剩生 产能力,防止经济紧缩,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从长期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必须鼓励 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城市。为了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中国 劳动力廉价的比较优势。
2.以温铁军为代表的“农民合作”说
这种观点认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农民只有组织起 来,才能有效应对市场和国家政策。更重要的是,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农村人口还会逐步地 增长,不仅农民缺少转移进人城市的就业机会,而且那些已经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因收入太低,无法在 城市完成劳动力的再生产。在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必须立足现有城乡二元结构,来解决保持 农村稳定和改善农民生活的问题。
3.政策部门的观点
相对来说,政策部门较为务实。例如陈锡文认为,新农村建设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新农村建 设要坚持发展农村生产力,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经济不发展,农民收入不提高,新农村建设肯定搞不 下去;②新农村建设要加快完善农村经济社会管理体制,乡镇机构设置、职能设置必须与农民要求和 承受能力相适应;③通过城乡统筹解决农民最无奈、最无法解决的问题;④要建设一个好的农村环境。 陈锡文认为,衡量新农村建设好坏有三个标准:一是经济上要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政治上要尊重农 民的民主权利;二是要依法办事,建立法治政府;三是农业的稳定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
编辑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