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笔试考试

更多

[中医基础]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五行学说

  (2)联系:可以相伴发生。即在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乘。如木过于强盛,既可以乘土,又可以侮金;木过于虚弱,既可受到土的反侮,又可受到金乘。

  (四)五行的母子相及(略讲)

  六、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将人体的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行,并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部分生理特点(举例)。

  2.以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来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3.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来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即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重点)

  病变的相互影响,称之为“传变”。

  1.相生关系的传变

  (1)母病及子:含义;举例;一般规律。

  (2)子病及母:含义;举例;三种情况。

  2.相克关系的传变

  (1)相乘:两种情况;举例。

  (2)相侮:两种情况;举例。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1.根据面色、口味、脉象等异常变化,以事物的五行归类和五行生克乘侮规律确定五脏病位(包括以本脏所主之色、味、脉来诊断本脏之病和以他脏所主之色、味、脉来确定五脏相兼病变)。举例。

  2.根据五色之间以及色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举例。

  (四)指导疾病的治疗

  1.指导脏腑用药

  根据五行归属,药物的五色、五味分入五脏。举例。

  2.控制疾病的传变

  治疗疾病时,除了针对所病本脏进行治疗以外,还应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及早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适当调整相关脏腑的功能,以截断疾病的传变。举例。

  3.确定治则治法(重点)

  (1)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①治则:补母(“虚则补其母”)、泻子(“实则泻其子”)各自的含义、适用病证及举例。

  ②治法: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各自的含义及适用病证。

  (2)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①治则:抑强、扶弱各自的适用病证及举例。

  治疗相乘、相侮的病证,应同时采用抑强、扶弱的治则,但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清主次。在一般情况下,多侧重于“抑强”,使弱者易于恢复。若一方虽强盛但尚未发生克伐太过时,亦可采用这一治则,预先加强“被克”方的功能,以阻止病情的发展。

  ②治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各自的含义及适用病证。

  4.指导针灸取穴(略)

  5.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自学)

  属于“以情胜情”的心理疗法,即根据情志的五行归属和五行生克规律,利用不同情志变化的相互抑制关系来达到治疗目的。举例。

-----------------------------------------------------------------------------------------------------------------------------------------------------------------------2014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培训课程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