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笔试考试

更多

临床助理微生物讲义: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7单元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重点提示

  本单元2000~2009年约考过6题。重点集中在掌握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上,须熟练掌握。另外应当熟悉正常菌群、机会性致病菌、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的概念,医院感染的概念和医院感染的来源分类。了解医院感染的控制原则及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和内毒素血症的概念。

  考点串讲

  一、正常菌群与机会性致病菌

  (一)正常菌群

  1.定义 正常人体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是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常菌群。

  2.生理意义 ①生物拮抗。②营养作用。③免疫作用。④抗衰老作用。⑤抑瘤作用。

  (二)机会致病菌

  1.定义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这类细菌被称作机会致病菌。

  2.机会致病菌致病的特定条件丰要有下列几种。①寄居部位的改变。②免疫功能低下。③菌群失调:菌群失调是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群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由此产生的病症,称为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2008)。

  二、医院感染

  (一)概念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特点

  1.医院感染的来源

  (1)外源性感染:①交叉感染。由医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②医源性感染:在治疗、诊断或预防过程中,因所用器械等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

  (2)内源性感染:或称自身感染,由病人自己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2.常见的医院感染微生物的特点 ①条件致病。②常具有耐药性甚至多重耐药。

  (三)医院感染的控制

  1.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 医疗器械、衣物、制剂和液体的灭菌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

  2.隔离 包括传染源的隔离和对易感者的保护性隔离。

  3.检测 定期对住院患者进行随机检测有助于记录疫情,如发现医院感染应迅速监控。

  4.抗生素的应用 滥用抗生素能加剧病原微生物的耐药,但是合理的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5.建立医院感染控制机构和法规

  三、细菌的致病性

  (一)细菌的毒力

  1.侵袭力 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的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主要包括荚膜、黏附素和侵袭性物质。

  2.毒素

  (1)定义:细菌毒素是细菌在黏附、定居及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释放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2)种类:根据来源、性质和作用机制等不同,细菌毒素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种(表

  19-1)。

  表19-1 细菌外毒素和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 革兰阴性菌

  存在部位 由活菌分泌到菌外,少数是细菌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

  崩解后释出

  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2004)

  稳定性 60~80℃,30min后被破坏 160℃,2~4h才被破坏

  作用方式 与细胞的特异受体结合 刺激宿主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质

  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 较弱,各细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

  效应,引起特殊的临床表现 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 弱,刺激机体产生中的抗体作用弱;甲醛

  醛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 液处理不形成类毒素(2001)

  (二)细菌侵入数量

  感染的发生,除致病菌必须具有一定的毒力物质外,还需有足够的数量(2002)。

  (三)细菌侵入的部位

  有了一定的毒力物质和足够数量的致病菌,若侵入易感机体的部位不适宜,仍不能引起感染。

  四、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一)天然免疫

  1.屏障结构 ①皮肤黏膜屏障;②血脑屏障;③胎盘屏障。

  2.吞噬细胞

  (1)吞噬细胞的杀菌过程:吞噬细胞杀菌过程一般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①识别与结合;②吞噬;③消化。

  (2)吞噬细胞的杀菌机制:吞噬细胞的杀菌机制分为依氧和非依氧两类。

  (3)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后果:病原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的结果有完全吞噬和不完全吞噬两种。①完全吞噬:指病原菌不仅被吞噬,而且被杀死消化。②不完全吞噬:指病原菌虽被吞噬,但未被杀死。

  3.体液中的抗菌物质 体液中的抗菌物质主要有补体、溶酶菌、防御素和乙型溶素。

  (二)获得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也叫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是胞外菌感染的主要获得性免疫,其抗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中和细胞外毒素。②调理吞噬:分为依赖抗体的调理吞噬和依赖补体的调理吞噬。③阻止吸附。④激活补体:抗体与病原菌形成免疫复合物可以激活补体系统,产生杀菌和引起炎性反应的作用。⑤抗体导致的免疫病理:抗体与各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有关。

  2.细胞免疫 细菌免疫是胞内菌感染的主要获得性免疫机制,作用方式有:①CD+Thl细胞释放淋巴因子;②CD+CDL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