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的孙中山
1,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2,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3,讲到国家的政治,根本上要人民有权。
5,顺天意,应潮流,合人情。
6, 民生是社会进化的重心。
8,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当有能力为千万人服务时,就要为千万人服务,当有能力为千百人服务时,就为千百人服务,只有能力为一二人服务,就尽力为一二人服务。
9,治国经邦,人才为急。
11,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百折不挠,愈挫愈奋
12,不断地奋斗,就是走上成功之路。
14,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
15,努力向学,尉为国用。
16,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
身着大元帅服的孙中山
毛泽东: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他的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老一辈革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孙中山对毛泽东的影响
在毛泽东的《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地评价了孙中山先生的 一生。他说: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强调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他在政治方面给我们留下许多有益的东西。
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土地问题,没有发动农民运动,这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毛泽东批评了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约法决定论”,认为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共和国,必须采取暴利的革命形式,镇压反革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毛泽东还指出,帝国主义是扼杀中国革命的罪魁祸首。辛亥革命之所以没有成功,就是“因为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
毛泽东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反思和总结,从历史中吸取了许多有益的东西,如他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经过他的提炼和升华,成了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理论和思想。
孙中山给毛泽东的影响,不仅仅在思想方面,而且还在人格方面。毛泽东指出:“孙中山是一个谦虚的人。我听过他的多次演讲,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方面,知道他是很谦虚的。”“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12年孙中山在济南
二、孙中山对周恩来的影响
辛亥革命爆发时,周恩来在他的历史教员高戈吾的影响下,热烈地同情革命,他剪去了辫子,表示同清政府决裂。在1923年至1924年周恩来写的《革命救国论》中充分肯定了孙中山所领导的国民党在国民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又针对它的弱点,提出了恳切希望其“注意今后在国民运动可靠的革命势力之发展团结和引导,千万再不要误认新旧军阀的四派势力之调和可以得到那骗人的和平统一!”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周恩来在广东支持和协助孙中山,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反军阀的 斗争。表现在:他支持孙中山平定商团叛乱;协助孙中山办好黄埔军校;争取孙中山同意,创建新型军队;支持孙中山北上等。在此期间,周恩来和孙中山有过直接的交往与合作,这一段给周恩来一生以极大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在1968年8月30日《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中,提出的名师便是宋庆龄,他对首都红卫兵讲了话:“宋庆龄是孙中山的夫人,孙中山的功绩,毛泽东在北京解放后写的一篇重要文章《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就肯定了的。他的功绩也记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南京的同学一定要毁掉孙中山的铜像,我们决不赞成。每年五一、十一在天安门对面放着孙中山的像是毛泽东决定的。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有功绩,也有缺点。”周恩来坚决阻止了红卫兵到宋庆龄家里贴大字报的行为。
召开第一次内阁会议
三、孙中山对朱德的影响
朱德在云南亲自参加辛亥革命。他在《辛亥革命杂咏》一诗中追忆了这段革命经历。诗中道:
同盟领袖是中山,清帝推翻民有权。
起义武昌全国应,扫清封建几千年。
云南起义是重阳,下定决心接武昌。
经过多时诸运动,次成一夜如开场。
朱德自辛亥革命以来,亲自经历封建军阀割地称雄、搜刮民财、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势危殆的现实,自己投身革命、振兴国家的志向,在军阀统治之下又难以实现其志。困惑之际,1922年,朱德到上海后,遂即转赴北京,与好友孙炳文见面。他俩商定再返回上海去拜见孙中山和陈独秀。
会见他们崇拜的领袖孙中山时,朱德首先对孙中山的人格和他的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表示钦佩,但对他的革命策略和方法,则有些不同看法。孙中山建议朱德重回滇军,组织驻广西的滇军起来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并且答应可以先付给他十万元作为民编部队的经费,朱德婉言谢绝了。朱德对孙中山说到,他对孙中山和革命党人采取这个军阀或那个军阀搞同盟的策略,已经失去了信心。他说,实行这种策略的结果,总是革命派,军阀势力增强。朱德承认自己在这种重复的错误中,已经耗去了宝贵的八年。他还告诉孙中山,他决定到外国留学去寻找救国的真理。
1956年10月11日,朱德作了《纪念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导师孙中山先生》一文。文中写道:“孙中山先生在四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充分地表现了坚决和勇敢的革命精神。他不怕困难和失败,他在遭受失败后,又整顿好革命队伍,重新走上战场。孙中山先生能够随着历史的变化不断地进步,由早期的主张推翻皇帝、建立民国而进到晚年的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由倡导民主革命而进到主张实现世界大同。在孙中山的一生中,他的革命精神永远是在前进的。”
左起第5位为孙中山
四、孙中山对刘少奇的影响
刘少奇在一份简历中说他“受辛亥革命的影响,成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主主义革命者”。辛亥革命爆发时刘少奇已经13岁。他的家乡湖南省宁乡县炭子冲,距离长沙和县城都不到100华里,革命信息比较灵通;邻居周瑞仙是留学日本的同盟会员,刘少奇常去周家阅读各种新书;他的六哥参加过辛亥革命,对他的学习和革命要求一贯支持。孙中山、黄兴等民主革命的先驱成了刘少奇十分崇拜的人物。这时,他改名为“卫黄”,立志保卫炎黄子孙,表示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
1916年冬,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黄兴和护国讨袁的爱国将领蔡鄂相继病逝。噩耗传来,刘少奇悲痛得失声痛哭。湖南省各界隆重追悼黄兴、蔡鄂,刘少奇参加大会并多次到灵堂吊唁,还记诵了三○○多首挽联,表现了他对近代爱国先驱们仰慕和怀念。他决心效法黄兴 、蔡鄂,立志弃文从军,毅然中止在中学还不到一年的学业,于1951年5月1日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
1951年冬,刘少奇去南方修养时,特意到南京瞻仰了中山陵并献了花圈,到上海又参观了中山故居。宋庆龄邀请了刘少奇和夫人到她在上海的家里作客,并亲自煮咖啡招待,感谢刘少奇去中山陵。他们谈起了孙中山先生。刘少奇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家,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现在实行的新民主主义就是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宋庆龄说:“我一直相信,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山先生的主张才能实现。”
刘少奇和宋庆龄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和合作共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刘少奇对坚决执行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宋庆龄十分敬佩。给予宋庆龄很高的评价。早在五十年代,他曾说:“宋副主席是位伟大的妇女,她坚持了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不畏强压,坚持革命,同全家都断绝了关系。”他称赞宋庆龄“在历次关键时刻,一向支持我们的党,同人民在一起。她的贡献甚至超过了我们党的一些负责同志。”
综上所述,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生历程中,孙中山给他们以极大的影响。这影响是他的积极思想促使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成为民主主义革命者;而他的教训、失误、局限性又促使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在其思想的发展中突破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樊笼,找到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找到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开始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载自2002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求是 创新 跨越》27---29页中
孙中山展露罕见的微笑(和女儿在一起)
奥巴马与孙中山是校友 贵族学校"走出两位总统"
奥巴马与华人有点缘分,他还是孙中山先生的校友,他们都曾在美国夏威夷普纳候学校(Punahou School)就读。这是记者从中山市前日举办的纪念孙中山诞辰142周年媒体座谈会上获得的消息。
一间学校出两名人
在中山市前日举办的纪念孙中山诞辰142周年媒体座谈会上,中山市有关人士透露,奥巴马还是孙中山先生的校友,两人都曾经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的普纳候学校就读。
中山市文联主席胡波在寻找孙中山在美国的足迹时,曾到过普纳候学校,他向记者介绍说,1878年时,12岁的孙中山随母亲到檀香山投靠哥哥孙眉,于1882至1883年期间,曾转到檀香山普纳候学校就读。
据了解,1971年,10岁的奥巴马从印度尼西亚返回夏威夷,母亲把他送到了普纳候学校,一直读到1979年中学毕业。
校友帮奥巴马争取选票
胡波认为,美国华侨对奥巴马的当选肯定有一定的影响。“奥巴马的参选让在美国的少数族裔都倍感振奋,他的肤色为他赢得了这部分人的支持。亚裔也是少数族裔,而且因为奥巴马和华人的渊源,华侨无论从历史文化上、感情上,都会向他倾斜。”
胡波表示, 此前,在美国大选中投奥巴马一票的夏威夷中山纪念中学校友会会长、檀香山侨领方显岳也表示,就冲着他是孙中山的校友,大家都会另眼相看,奥巴马在夏威夷华人中人气很高。 此外,奥巴马的妹妹玛雅和马来西亚华侨丈夫吴加儒,也都曾在夏威夷积极为奥巴马拉票。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孙中山校友”虽然对奥巴马争取华人选民支持有帮助,但是在美国部分地区,影响也有限。“我把选票投给了麦凯恩!”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是1912年1月,孙中山和总统府职员合影。
前来参加纪念孙中山诞辰142周年活动的美国加州美籍华人姚中美通过翻译告诉记者,大部分商人和他一样,从自己的生意考虑,保守起见还是将选票投给了麦凯恩。
姚中美告诉记者,他在此前并不知道奥巴马是孙中山的校友,也是听记者说起才知道原来奥巴马和孙中山在不同时期就读过普纳候学校。奥巴马在选举前曾与加州的华人代表见面,但是并不知“他和孙中山是校友”这件事。
将成为今后宣传亮点
姚中美介绍说,在美国,华人分布较为广泛,只有华人较为集中的地方才会受到“奥巴马是孙中山校友”的影响,将自己的选票投给奥巴马,而部分华人较少的地区,则会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将奥巴马与麦凯恩两人的推行政策进行比较,把选票投给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一方。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一些人士也表示,此后,故居纪念馆在宣传时,也可能把孙中山就读过的学校出了美国总统这回事,作为一个新的亮点,介绍给大家。
走出两位总统的贵族学校
“普纳候学校是檀香山的一所贵族私立学校,”孙中山先生曾侄孙孙必胜先生告诉记者,“收费很高。当年孙中山先生在此求学时,一年的学费相当于当时一个当地人一年的工资。但是,孙眉看到孙中山很聪明,为了让他学有所成,还是把他送到这所学校就读。”
孙必胜告诉记者,普纳候学校的教育看重“通才教育”,这所学校培养的学生相当一部分毕业后都上了哈佛等美国名校。“孙中山先生曾经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奥巴马是美国首位黑人总统,一个中学出了两位总统,可以说是一段佳话。”胡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