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级药师:解热镇痛抗炎药1
1.分类:(按照化学结构)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吡唑酮类:保泰松(布他酮)
其它有机酸类: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吡罗昔康(炎痛喜康)、双氯芬酸(双氯灭痛)
2.分类:(按照对环加氧酶的选择性)
非选择性COX 抑制剂:以上各药物
选择性COX-2 抑制剂:美洛昔康、氯诺昔康、尼美舒利、塞来昔布
3.共同作用:解热、镇痛、抗炎(苯胺类除外)
4.作用机制:抑制合成前列腺素(PG)所必需的环氧酶(COX),干扰PG 的合成。
(1)解热
可使发热病人体温↓
对正常体温影响小
作用部位:中枢
(2)镇痛作用
仅有中等程度镇痛作用
镇痛部位:外周
(3)抗炎作用
可改善红肿热痛症状,不能根除病因
作用部位:外周
第1节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ASA)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解热镇痛
感冒发热、头痛牙痛等慢性钝痛
(2)抗炎抗风湿
较大剂量: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
(3)防止血栓形成
小剂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凝血障碍
一般:延长出血时间;长期使用:对抗维生素K 凝血障碍
严重肝功能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 缺乏和血友病禁用本品。
(3)过敏反应 阿司匹林哮喘
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阿司匹林
(4)水杨酸反应
(5)瑞夷(氏)综合症
(6)对肾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