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执业药师药物分析: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2
三、鉴别试验
1、羟戊酸铁反应
青霉素与羟胺作用生成羟戊酸衍生物,在中性溶液中与Fe3+作用生成红色配位化合物。
红色
2、焰色反应
钠盐 黄色火焰
钾盐 紫色火焰
3、有机胺盐的特殊反应
青霉素可以和有机碱成盐,如普鲁卡因青霉素,酸化后可析出普鲁卡因,因具有芳伯胺基,有重氮化-偶合反应。
4、与硫酸及硫酸-甲醛试剂呈色反应
多数青霉素和头孢菌素遇硫酸在冷时和加热时都无变化,而遇硫酸-甲醛试剂有较显著的颜色变化,可供鉴别。
如:
H2SO4H2SO4100℃加热1分钟H2SO4-甲醛H2SO4-甲醛100℃加热1分钟
羟氨苄青霉素无色无色无色暗黄
氨苄青霉素无色无色无色暗黄
普鲁卡因青霉素无色无色无色棕红色
头孢氨苄无色淡黄色淡黄色黄色
5、红外光谱法
抗生素红外吸收图谱与对照图谱比较,一致
四、检查
检查内容较多,溶液澄清度,颜色,酸碱度,水份,异常毒性,热源,降压物质等。
五、含量测定
微生物测定法
物理化学测定法:主讲,文献报道较多
如:紫外分光光度法(氨苄西林钠)、酸碱滴定法、碘量法(头孢氨苄)、高效液相色谱法(头孢拉定)、汞量法(青霉素钠)。
青霉素钠――硝酸汞电位滴定法
原理:
青霉胺 青霉胺络汞
分二次测定:
第一次,是青霉素水解后滴定,测出总青霉素含量;
第二次,不经水解直接滴定,测出降解物百分含量;
二者之差即为青霉素百分含量。
第二节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分析
本类抗生素是以氨基环醇与氨基糖缩合而成,故称为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目前临床上使用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安卡那霉素、新霉素等
硫酸链霉素
一、化学结构
二、化学性质
1、3个碱性中心,能和酸成盐
2、具有甙键,能发生水解,水解成各部分单元
3、链霉糖部分有醛基,能和各种氧化剂(KMnO4、KClO4、H2O)羰基试剂、羟胺、半胱胺酸等反应。
4、水解后链霉糖能发生重排生成麦芽酚。
三、鉴别
1、茚三酮反应
由于链霉素具有氨基糖甙结构,具有羟基胺类和α-氨基酸的性质
链霉素 + 茚三酮 →蓝紫色
2、N-甲基葡萄糖胺反应(Elson-Morgan)反应
链霉素水解后产生N-甲基葡萄糖胺,加乙酰丙酮,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产生红色
3、麦芽酚反应(Maltol)
本品水溶液,加NaOH,水浴加热后,加硫酸铁铵溶液即显紫红色,为链霉素特有反应。
4、坂口反应(Sakayuchi)
链霉素上链霉胍的特有反应
5、硫酸盐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