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技能:艾滋病的药物治疗
艾滋病的药物治疗
一、临床基础
1.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原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T 淋巴细胞(T4 细胞)中生长繁殖。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记住)
WHO 公布的艾滋病传染途径:性行为、应用血液制品、吸毒、母婴传播。极少通过唾液或蚊虫叮咬传播。
3.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与机会性感染
▲(1)艾滋病的基本特征:
[注意掌握]
①中度以上细胞免疫缺陷(不是体液免疫缺陷!)
②B 淋巴细胞功能失调
③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活性下降
④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
⑤发生恶性肿瘤(卡氏肉瘤)
(2)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
[各种感染病名眼熟即可]
▲①卡氏肺囊虫性肺炎,占全部确诊患者的50%以上,复方磺胺甲嘧啶治疗可缓解。
②隐孢子虫腹泻,表现为严重腹泻或水样便
③疱疹病毒感染,症状严重,久治不愈
④巨细胞病毒感染,症状不典型
▲⑤弓形体病,可用磺胺嘧啶或乙胺嘧啶作治疗性诊断
▲⑥结核,是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
二、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
1.艾滋病的基本治疗
①支持疗法:尽可能改善艾滋病患者的进行性消耗。
②免疫调节剂治疗:白细胞介素2(IL-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干扰素(IFN),灵杆菌素脂多糖。(对这几个药名眼熟即可)
③药物联合治疗——鸡尾酒疗法或高活性抗逆转录酶病毒联合疗法(HAART)(注意区分,骨质疏松的激素替代治疗是HRT)
(熟悉每类药物的英文缩写和各类药里面的代表药名)
(a)核苷酸类HIV 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拉米夫定、司他夫定、阿巴卡韦、扎
西他滨、地丹诺辛、泰诺福韦酯、恩曲他滨[注意:各种联合治疗方案中均包括NRTI类。]
(b)非核苷酸类HIV 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奈韦拉平、依法韦仑、地拉韦定
(c)HIV 蛋白酶抑制剂(PI):利托那韦、安普那韦、洛匹那韦
(d)HIV 整合酶抑制剂(II):
2.抗艾滋病药联合治疗的目的
①减少HIV-1 病毒载量,减低血浆HIV-RNA 水平(注意不是增加HIV-1 病毒载量)
▲②增加机体免疫T 淋巴细胞(CD4)数量(注意不是B 淋巴细胞!)
③调整产生耐药性患者的抗病毒治疗
④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⑤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3.抗艾滋病药的合理应用
(1)核苷酸类HIV 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
③严重肝病者禁止单独应用,轻中度肝病慎用。
⑥为肝药酶抑制剂,不宜与免疫抑制剂、口服避孕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真菌药合用。
故答案为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