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执业药师药物分析: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分析4
三、终点确定
1、外指示剂法
采用碘化钾-淀粉试纸
使淀粉显蓝色
近终点时,用玻棒蘸少许液体点在试纸上 →如出现蓝色,表示已到终点。
2、内指示剂法
0.5%中性红作指示剂(紫红→蓝色)
采用内指示剂法,方法简便,但如重氮盐有色时,特别是颜色较深时,就不太适合。
3、永停法
采用铂-铂电极,采用如图电路。
Pt电极
试验刚开始,线路中无电流或电流很小;
终点:多余NaNO2使电极去极化 →电流通过 →电流计突然偏转 →不回复。
试验图如下:
V(ml)终点
I(mA)
具体做法:
供试品 →加水40ml,HCl(1→2)15ml →电磁搅拌 →加KBr 2g →插入电极 →将滴定管管尖端插入液面下2/3处 →迅速,大部分滴入NaNO2滴定液 →近终点时 →提出液面,淋洗管尖 →继续滴定 →当电流计发生偏转,并不再回复,此为终点。
举例:取磺胺甲恶唑0.5132g,用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用去20.18ml,求磺胺甲恶唑含量?
滴定度:每1ml亚硝酸钠滴定液相当于磺胺甲恶唑25.33mg
磺胺甲恶唑 %
四、片剂溶出度测定
1、磺胺二甲恶唑
采用转蓝法
HCl(9→1000)900ml溶剂 →转速100rpm →溶出时间45min →取溶液10ml滤过 →取滤液2ml →用HCl(9→1000)稀释至100ml →243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A值。
已知:E1%=536,溶出限度Q=70%
举例:8-2
标示量=0.5g
每片都高于规定限度 →该批产品溶出度合格
2、磺胺嘧啶片
采用桨法
HCl(9→1000)1000ml溶剂 →转速100rpm →溶出时间60min →取溶液5ml过滤 →取滤液1ml →用0.01mol/l NaOH稀释到50ml →在254nm波长测定吸收度A
已知:E1%=866,溶出限度Q=70%
举例:8-3
标示量=0.5g
平均溶出量69.6%〈70%限度 →该批溶出度不符合规定,不合格。
第五节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分析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化学合成抗菌药,由于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使用安全,易于制造等优点,迅速发展。
第一代:吡酮酸类
含有1.4-二氢-4-氧-吡啶-3-羧酸基本结构
第二代:喹诺酮类
含有1.4-二氢-4-氧代喹啉
第三代:氟喹诺酮类
含有6-氟-4氧-喹诺酮-3-羧酸结构
此类药物作用更佳,临床上使用较多(各种沙星类药物)
性质:
1、含有羧基和碱性氮原子,故显酸碱两性,易溶于酸和碱
2、具有共轭体系,紫外区有特征吸收
一、诺氟沙星
1、结构:
1-乙基-6-氟-4-氧代-1.4-二氢-7-(1-哌嗪基)-3-喹啉羧酸
两性化合物
2、鉴别
(1)、含有叔胺基,与丙二酸、醋酐共热显红棕色
(2)、有机氟化物的鉴别反应
有机物 →有机破坏 →F- →加茜素氟蓝试液、硝酸亚铈试液 →显蓝色
(3)、紫外吸收:在273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二、环丙沙星
1、结构
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7-(1-哌嗪基)-3-喹啉羧酸
2、鉴别
(1)、红外鉴别
供试品红外图谱与标准品红外图谱一致
(2)、薄层层析
供试品与标准品的斑点颜色,位置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