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最新公告

更多

国家公务员行测必要条件假言预测

 
    形式逻辑是公务员考试演绎推理部分常见题型之一,文都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发现很多考生在作答这种题目时往往凭语感去选择,正确率无从保证,本系列文章将通过理论和例题相结合的方式来揭示假言命题的解题技巧。
  首先,假言命题又称条件命题,陈述一种事物情况是另一种事物情况的条件。假言命题又可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以及充分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而在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历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重复出现的考点。本文中,我们将给考生介绍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只有,才”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词;“只有”后面的支命题是前件,用p表示,“才”后面的支命题是后件,用q表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的命题形式可表示为:
  
  只有p,才q符号为:qp
  
  而与“只有,才”一样可以表示为qp形式的关联词还有“pq”、“pq的基础”、“pq的必要条件”、“不p,不q”等。
  
  下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介绍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
  
  例:在由发展中国家向经济发达国家前进的过程中,大量资本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高储率是获得大量资本的必要条件。就目前来说,中国正处于经济起飞时期,因此,储蓄率高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正常而合理的现象。由此可以推出()
  
  A.有了大量的资本支持,就可以实现由发展中国向发达国家的跨越
  
  B.有了高储蓄率,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资本支持
  
  C.如果没有获得大量的资本支持,说明储蓄率不高
  
  D.如果没有高储蓄率,就不能实现向发达国家的转变
  
  [答案]D
  
  [解析]题干可简化为“前进过程→大量资本”、“大量资本→高储蓄率”,即“前进过程→大量资本→高储蓄率”,题干可逆否为“否高储蓄率→否大量资本→否前进过程”,接下来翻译选项:
  
  A.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我们上一篇讲过其翻译形式为“pq”,即大量资本→前进过程
  
  B.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记为:高储蓄率→大量资本
  
  C.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记为:否大量资本→否高储蓄率
  
  D.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记为:否高储蓄率→否前进过程
  
  经过对题干的翻译逆否以及对选项的翻译,发现D选项与题干的逆否命题表
  
  达形式相同,所以,选择D选项。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道考生最容易出错的题目:
  
  例:对于“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的理解是:如果没有到过长城,那么不是好汉,那么下述选项表达相同意思的是:
  
  A.只有到过长城,才是好汉
  
  B.只要到过长城,就是好汉
  
  C.凡是到过长城的都是好汉
  
  D.如果不是好汉,那么肯定没有到过长城
  
  [答案]A
  
  [解析]题干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可翻译为:“不到长城→不是好汉”,等价于“好汉→到过长城”
  
  A.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记为好汉→到过长城
  
  B.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记为到过长城→好汉
  
  C.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记为到过长城→好汉
  
  D.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记为不是好汉→没到长城
  
  经过对题干的翻译逆否以及对选项的翻译,发现A选项与题干的逆否命题表
  
  达形式相同,所以,选择A选项。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假言命题并不难掌握,做这种题型所需要得知识点有无非以下三点:
  
  1、掌握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词及其翻译形式,“如果p,那么q”,“只要p,就q”、“若p,则q”、“为了p,一定q”、“为了p,必须q”、“凡事p,都是q”等,记为“pq”。
  
  2、掌握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词及其翻译形式,“只有p,才q”“pq”、“pq的基础”、“pq的必要条件”、“不p,不q”等,记为“qp”。
  
  3、熟练运用等价定理,即“AB”等价于“-B-A”。

文都教育公务员周周谈公考大揭秘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