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知识:中医基础理论1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的中心是五脏。
二、辨证论治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1、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的消长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
三、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
阴阳学说,贯穿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指导着
临床诊断和治疗。
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在诊法方面的应用
以脉象形态分,则浮、大、洪、滑为阳,沉、小、细、涩为阴。
(2)辨证方面的应用
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确定治疗原则
(2)归纳药物的性能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含义
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
1、五行相生的概念和次序
2、五行相克的概念和次序
3、五行相乘的含义和原因
4、五行相侮的含义和原因
三、五行学说的临床应用
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在诊断本脏病中,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
盛;脾虚的患者,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脏患者,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
如脾虚患者,面见青色,脉现弦象 ,为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
如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脉浮,则属相胜之脉,即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主
预后不良;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其它四脏亦可据此判断。
2、在疾病治疗中的运用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滋水涵木法、金水相生法、培土生金法、益火补土法
(2)根据相克关系确定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
第四节 藏象
一、五脏的生理功能
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一)心的生理功能
(二)肺的生理功能
(三)脾的生理功能
(四)肝的生理功能
(五)肾的生理功能
三、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1.心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2.肺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3.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4.肝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5.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四、六腑的生理功能
小肠的生理功能
三焦划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等部位,各部位又有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
五、奇恒之腑
由于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而调节情志活动、肾藏精而生髓充脑的缘故,中医学对精神情志活动的认识与心、肝、肾三脏的联系更为密切。
六、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配合,并有经脉相互络属,从而构成了脏腑之
间的密切联系。即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互为表里相属,或脏腑相合。
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