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本题难度系数为0.5) ( )
A.基层 B.农村 C.中小城市 D.西部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重点用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5) ( )
A.中西部地区 B.东北地区 C.环渤海湾地区 D.广大农村
3.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 )
A.社会稳定 B. 社会公平正义
C.社会制度健全 D.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本题难度系数为0.5) ( )
A.基层 B.城乡之间 C.中部地区 D.经济发达地区
5.社会和谐的前提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 )
A.改革 B.开放 C.发展 D.稳定
6.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 )
A.发展 B.制度 C.改革 D.诚信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4) ( )
A.发展 B.制度 C.稳定 D.党的领导
8.《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题难度系数为0.4) ( )
A.根本任务 B.根本原则 C.本质属性 D.基本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本题难度系数为0.6) ( )
A.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C.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D.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2.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诚信友爱”的内涵包括(本题难度系数为0.5) ( )
A.全社会管理完善,秩序良好 B.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可信
C.全体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 D.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3.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表明处理效率公平的关系,就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 )
A.把效率和公平相互之间的矛盾协调统一起来
B.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协调作用
C.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D.合理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答案与解题思路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题思路】由于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最为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最为落后,影响了全国的整体发展速度和整体性布局,所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故选B。本题D项干扰性很强,但是将其与其他选项相比较就可发现,本题强调的是农村与城市的问题,而不是地区间的差异,就很容易排除D。A项“基层”比较笼统,指城市的基层,还是农村的基层?表述不清楚,排除。
2.【答案】A
【解题思路】就全国的整体发展状况来说,东部比较发达,中西部比较落后,为了加快中西部的发展,实现全国的整体性发展,《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重点用于中西部地区,故选A。本题中的BC选项容易排除;D项干扰性很大,但是将其内容与其他各项对比一下就可发现,本题强调的是地区之间的关系,就很容易排除D,因而选A。
3.【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利用排除法也可很轻松地得到【答案】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表现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生态之间的不和谐,其根本原因是每个人由于得到的、掌控的生活资源的不均,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基本的条件就是设法消除这一不平衡,即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其他各项也是比较重要的因素,但是都没有公平正义这样直接,故选B,排除ACD。
4.【答案】A
【解题思路】我国的社会不和谐,既有地区之间的,也有城乡之间的,还有行业之间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由于基层的差距过大、不公正、不和谐造成的,所以选A,排除BCD。
5.【答案】D
【解题思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就是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否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故选D,排除ABC。
6.【答案】B
【解题思路】在我国目前的现实条件下,要真正实现社会公平,就必须有强有力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制度作保障,确保每个人每个方面的利益、权益得到保障,所以,制度很重要。故选B,排除ACD。
7.【答案】D
【解题思路】社会和谐是全国人民一个宏伟的目标和宏大的理想,之所以社会现在还不和谐,就是有许多人只是从自己的需求、利益出发,为社会制造了不和谐的因素,为了消除这些因素,真正构建起和谐的社会,还必须靠党的领导,从全局出发,从长远考虑,统筹规划,带领大家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而努力。故选D,排除ABC。
8.【答案】C
【解题思路】《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升华。故选C。“根本任务”、“根本原则”、“基本要求”都没有象“本质属性”那样扣住了问题的根本和实质,均排除。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
【解题思路】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从如下方面入手,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故全选。
2.【答案】BD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记忆型试题。经分析可知,“全社会管理完善,秩序良好”和“全体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属于安定有序的内涵,故AC不正确;只有BD的内容才是“诚信友爱”的内涵。
3.【答案】A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处理效率与公平相互关系的原则和具体措施。属于记忆型题目。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能抓住的机会多少、掌握社会资源的多少不一样,导致了收入的多少不一样,所以调节分配不公等问题,更多地还要靠政府,通过各种制度、政策的实施来实现,而不是靠市场调节来实现,所以B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