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基础阶段

更多

《政治理论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增补本(六)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被邓小平称作“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四项基本原则                   D.改革开放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直接动力      B.根本动力      C.间接动力     D.最终决定力量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展开        B.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组成部分

C.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D.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  

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核心的是坚持(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人民民主专政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基本特征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由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逐步转变为缩小差距的阶段

B.由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C.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D.逐步缩小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7.19793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需会上讲话的中心内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党和国家领导人制度的改革         D.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可逾越性主要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由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决定的       

B.由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决定的

C.由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决定的

D.由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决定的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前提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4)       

A.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国民党反动统治                    D.革命战争年代   

10.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其中第二步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1.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我国到21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B.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生活比较富裕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基本协调发展

12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建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长期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生产力落后                          B.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

C.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邓小平多次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一百年”是个精确的时间,一百年后可以不要基本路线

B.“一百年”说明时间的长期性,并不是一个精确时间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2.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四大为标志                 D.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3.下列属于党的十五大以来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新认识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4)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经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

C.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4.下面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说法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B.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C.这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要经历的阶段

D.这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这是由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4)        

A.其历史任务是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B.这是由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C.它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D.它的战略目标是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实现小康

6.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评价或说法,正确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4)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用“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改革开放的标准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8.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必须反对的错误倾向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4)       

A.经验论       B.矛盾论        C.空想论      D.机械论

9.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主要表现在(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倾向

B.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又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出了明确方向

C突出生产力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观念  

D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做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做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10.中国近现代革命和改革的共同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4)       

A.根本目的相同                     B.手段和形式相同

C.内容和对象相同                   D.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相同

1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现在我们达到的小康水平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发展较平衡的      B.低水平的    C.不全面的      D.发展很不平衡

1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 (本题难度系数为0.4)       

A.农村               B.东北地区     C.小城市         D.西部地区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4)       

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B.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C.管理民主                           D.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答案与解题思路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题思路】改革开放是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多次讲话中提到了改革开放的极端重要性。1991年他在《总结经验,使用人才》的讲话中,就提出:“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这方面的道理也要讲够。”因此,正确答案是D。其他选项在邓小平的言论中也非常重要,但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2.【答案】A

【解题思路】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直接动力、间接动力、根本动力和最终决定力量四个科学概念的内涵与区别:一般而言,改革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间接动力,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决定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正确答案是A,排除BCD

3.【答案】C

【解题思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以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为起始点,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为终点,故选C。其他各项不是在时间的起点上理解有错误,就是对终点的理解不正确,均排除。

4.【答案】A

【解题思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史时期所明确展示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基本路线的展开(而不是组成部分、核心内容、重要内容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故选A,排除BCD

5.【答案】B

【解题思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它是立国之本,而其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目标的,革命胜利以后是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故选B,排除其他选项。四项基本原则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考试不但要熟记,更重要的是搞清楚这四项之间的关系,及其每一项所强调的侧重点。

6.【答案】C

【解题思路】ABCD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而最基本特征则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只要这个目标实现了,其他的目标“由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逐步转变为缩小差距的阶段”、“由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逐步缩小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也就实现了,相应的特征,或者说体现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诸多特征都能体现出来,故选C,排除其他项。

7.【答案】B

【解题思路】拨乱反正工作全面开始后,社会上极少数人曲解“解放思想”的口号,打着“社会改革”的幌子,夸大党在过去工作中的错误,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党内也有极少数人思想发生了动摇。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受中央的委托,于1979330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故选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是1978年掀起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制度的改革”是1984年提出的,“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是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二个历史决议”,都不正确,均排除。

8.【答案】C

【解题思路】生产关系是可以逾越的,比如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不可逾越的是生产力。因此B项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首先决定于生产力,其次才是经济运行机制或资源配置方式。选项AD所涉及的市场经济、文化传统同样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性决定因素,因此应选C,排除其他项。

9.【答案】C

【解题思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都要经历的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特征或者说根本原因就是国民党反对派在中国30多年的统治时期没有致力于发展经济造成的,因此只能选C。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既有国民党统治时期,又有清朝统治的后期,比较宽泛,所以B项不正确。本选项的干扰性很强,一定要仔细分析,谨防选错。在三座大山压在人民头上的时候,关键的统治者,或者说其基础是国民党的统治,所以A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就是为了解放全中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所以也不是原因,排除D

10.【答案】B

【解题思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我们国家确立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其中前两个战略目标已经实现。考生对此要熟悉“三步走”的具体内容。其中选项A是第一步的战略目标,B是第二步的战略目标,C是第三步的战略目标,D是总的战略目标。

11.【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记忆型试题,根据熟记的知识可知,“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是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故选A。其他各选项很容易排除。

12.【答案】A

【解题思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从社会需要方面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群众在旧社会被压抑的社会需求被广泛释放出来,人民对于崭新的社会制度能够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从社会生产方面看,经过几十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实力有了巨大的增长,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也有了相当发展,但是生产力落后、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所以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本题选A。其他各项干扰性不强,排除。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BC

【解题思路】邓小平多次提到的“一百年”概念,是一个政治家所说的政治概念,表明其长期性,不是一个单纯的精确时间。因此,选项B正确、A项错误。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其中经济建设是核心、是主体,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关键,两个基本点是围绕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如果动摇或改变了这个中心,也就等于动摇或改变了党的基本路线,四项基本原则只是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保证,故C正确、D项错误。

2.【答案】AC

【解题思路】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姓“资”姓“社”问题,又一次解放了思想禁锢。在谈话精神的指导下,当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样的概念,并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这就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因此,选项AC是正确的。选项B是改革开放的起点,选项D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的起点,都不符合本题的要求,均排除。

3.【答案】AB

【解题思路】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都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阐述,十五大以来又对这一认识做了发展。其发展就是20006月江泽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长期过程中,我们已经经历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还要继续经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和2001年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因此,选项AB是正确的。选项CD是党的十三大上就提出来的,与题意不符。

4.【答案】ABD

【解题思路】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并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选项ABD是这个理论包含的不同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要经历的阶段,因而选项C不正确。

5.【答案】ABC

【解题思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这是由于要在这个阶段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这个历史性任务。这一历史性任务的长期性是由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这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艰巨性。所以ABC均正确。这一阶段,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的阶段,而不是低层次、低要求的“脱贫困、解决温饱、实现小康”的阶段,因此,D项错误。

6.【答案】ABCD

【解题思路】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多次讲话中提到了改革开放的极端重要性。除了说它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还指出它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在南方谈话中,更是提出了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改革开放的标准。因此,这些选项都是正确的。

7.【答案】ABCD

【解题思路】党的十五大遵循邓小平理论,总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论述了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其经济方面的基本政策就是以上选项所列内容,因此选项ABCD都是正确的。

8.【答案】ACD

【解题思路】“经验论”只凭既有的经验,往往会忽视现实的条件,“空想论”往往超越现阶段国情,而“机械论”则往往认为我国生产力落后还不具备社会主义的条件,因此,这都是我们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层含义时必须注意反对的错误倾向,选ACD。只有矛盾论的思维才能使我们正确地、客观地处理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故这是我们应该坚持的观点,应有的思维和方法,由于试题要求的是反对的观点,排除B

9. 【答案】ABCD

【解题思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概括突破了我们党的传统认识,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倾向,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出了明确方向,突出生产力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观念,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做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做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等,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题中各项都是突出的贡献和新的概括,都正确,故全选。  

10.【答案】AD

【解题思路】中国近现代革命与改革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从根本目的来看,两者都是为了解放、发展生产力;以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来看,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都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但是,也有不同之处。第一,内容和对象不同。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其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改革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完完善和自我发展,对象是改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第二,形式和手段不同。革命是大规模的群众式的阶级斗争,主要运用暴力手段;而改革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它依靠群众,但又不属于阶级斗争。第三,条件不同。革命是在半殖民半封建制度下进行的,人民群众处于被压迫的地位;而改革是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的条件下进行的。故选AD,排除BC

11.【答案】BCD

【解题思路】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胜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此,正确答案是BCDA明显错误,排除。

12.【答案】AD

【解题思路】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因为这是在很长的时间里,由于主客观的条件,属于发展最缓慢的地区。东北地区属于工业化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小城市的发展尽管赶不上大中城市的发展,但是也属国家发展的重点范围之类,相对于农村而言,基础还是相对好一些的,所以AD正确,BD不符合题意的要求,排除。

13.【答案】ABC

【解题思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而不是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所以选ABCD项错在“富裕”二字,排除。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