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技能:儿童用药
儿童用药
一儿童不同发育阶段的用药特点
(一)新生儿用药特点
1 药物的吸收
局部用药方面:局部用药透皮吸收快而多。
口服用药方面:胃肠道吸收可因个体差异或药物性质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注射给药方面:皮下或肌肉注射可因周围循环不足而影响吸收分布,一般新生儿不采用。静脉给药方面:吸收快,药效可靠,但必须考虑到液体容量、药物制剂和静脉输注液体的理化性质以及输注的速度。
2 药物的分布
新生儿总体液量较成人高,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稀释后浓度降低,排出也较慢。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新生儿血浆蛋白结合力低。
3 药物的代谢
酶的影响新生儿酶系统尚不成熟和完备 ,某些药物代谢酶分泌量少且活性不足,诸如水解作用、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等生化反应均低下。氯霉素引起灰婴综合症新生霉素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磺胺类、硝基呋喃类引起新生儿出现溶血
4 药物的排泄
肾功能影响新生儿肾脏有效循环血量及肾小球过滤率较成人低 30%~40%。一般新生儿用药量宜少,间隔应适
当延长。
(二)婴幼儿期用药特点
1.口服给药:口服时以糖浆剂为宜;维生素AD滴剂绝不能给睡熟、哭吵或挣扎的婴儿喂药,以免引起油脂吸入性肺炎;混悬剂在使用前应充分摇匀。
2.注射给药:由于婴儿吞咽能力差,且大多数不肯配合家长自愿服药,在必要时或对垂危病儿采用注射方法,但肌内注射可因局部血液循环不足而影响药物吸收,故常用静脉注射和静脉点滴 。
3.婴幼儿期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患病后常有烦躁不安、高热、惊厥,可适当加用镇静剂,对镇静剂的用量,年龄愈小,耐受力愈大,剂量可相对偏大。但是,婴幼儿对吗啡、哌替啶等麻醉药品易引起呼吸抑制,不宜应用。氨茶碱虽然不属于兴奋剂,但却有兴奋神经系统的作用,使用时也应谨慎。
(三)儿童期用药特点
1.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对一般药物的排泄比较快。
2.注意预防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儿童对水及电解质的代谢功能还较差,如长期或大量应用酸碱类药物,更易引起平衡失调,应用利尿剂后也易出现低钠、低钾现象,故应间歇给药,且剂量不宜过大。
3.激素类药物应慎用: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如可的松、泼尼松(强的松)等;雄激素的长期应用常使骨骼闭合过早,影响小儿生长和发育。
4.骨和牙齿发育易受药物影响,如四环素可引起牙袖质发育不良和牙齿着色变黄。孕妇、授乳妇女及8岁以下儿童禁用四环素类抗生素。18岁以下儿童避免应用氟喹诺酮类药。
二、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1 严格掌握剂量,注意间隔时间
2根据小儿特点,选好给药途径一般来说,能吃奶的或耐受经鼻饲给药的婴幼儿,经胃肠给药较安全,应尽量采用口服给药。新生儿皮下注射容量很小,药物可损害周围组织且吸收不良,故不适用于新生儿。早产儿皮肤很薄,多次肌肉注射可发生神经损伤,最好不用。较大的婴幼儿,循环较好,可用肌肉注射。婴幼儿静脉给药,一定要按规定速度滴注,切不可过快过急。要防止药物渗出引起组织坏死。不断变换注射部位,防止反复应用同一血管引起血栓静脉炎。另外,还要注意婴幼儿皮肤角化层薄,药物很易透皮吸收,甚至中毒。因此外用药的用药时间不要太长。
更多执业药师考试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考试网
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