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辅导:皮类中药
第七章 皮类中药
概述
皮类中药通常是指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部位入药的药材。它由外向内包括周皮、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等部分。其中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如黄柏、杜仲;少数为根皮,如牡丹皮、桑白皮;或为枝皮,如秦皮。
性状鉴别 |
形状 |
一般描述术语有:平坦状或弯曲状。由于弯曲的程度不同,又分槽状或半管状如企边桂、管状或筒状如牡丹皮、单卷状如肉桂、双卷筒状如厚朴、复卷筒状如锡兰桂皮、反曲状如石榴树皮等。 |
表面 |
外表面颜色多为灰黑色、灰褐色、棕褐色或棕黄色。内表面颜色各不相同,一般较平滑或具粗细不同的纵向皱纹。 |
|
折断面 |
折断面的性状主要有平坦状(富有薄壁细胞而无石细胞群或纤维束)、颗粒状(富有石细胞群的皮)、纤维状(富含纤维)、层状(纤维束和薄壁组织成环带状间隔排列,如黄柏)等。 |
|
气味 |
香加皮和地骨皮,前者有特殊香气,味苦而有刺激感,后者气味均较微弱。 肉桂和桂皮外形亦较相似,但肉桂味甜而微辛,桂皮则味辛辣而凉。 |
|
显微鉴别 |
周皮 |
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与栓内层三部分 |
皮层 |
大多是薄壁细胞。秦皮、黄柏皮层可见纤维、石细胞;肉桂、厚朴皮层可见油细胞;桑白皮可见乳汁管等。常见的细胞内含物有草酸钙结晶,如桑白皮、黄柏含方晶;牡丹皮、苦楝皮含簇晶;肉桂含针晶。 |
|
韧皮部 |
包括韧皮部束和射线两部分 |
|
粉末 |
皮类中药的粉末特征中不应观察到木质部的组织和细胞,如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等。 |
常见中药
一、桑白皮 2
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主含黄酮类衍生物和香豆精类化合物。
性状:扭曲的卷筒状、槽状或板片状。外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偶有残留的橙黄色或棕黄色鳞片状粗皮;内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体轻,质韧,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扬。气微,味微甘。
二、牡丹皮 1
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泥沙,剥取根皮,晒干(连丹皮);或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晒干(刮丹皮)。
成分:①主含酚类化合物,如丹皮酚、牡丹酚苷等。②挥发油。丹皮酚具有镇痛、解痉作用,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性状 |
连丹皮:筒状或半筒状。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常见发亮的结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性,灰白色至粉红色。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刮丹皮:外表面有刮刀削痕。 |
显微 |
横切面:韧皮部占大部分;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和淀粉粒。 粉末淡红棕色。①淀粉粒众多。②草酸钙簇晶甚多。③有时可见牡丹酚针状、片状结晶。 |
理化 |
取粉末进行微量升华,升华物在显微镜下呈长柱形、针状、羽状结晶,于结晶上滴加三氯化铁醇溶液,则结晶溶解而呈暗紫色。(检查丹皮酚,芍药根皮粉末显黄色) |
三、厚朴 1
木兰科植物厚朴及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枝皮和根皮。产地:主产于四川、湖北(川厚朴);浙江、福建(温厚朴)等省。
采收:4~6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再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成分:①挥发油,油中主要含α、β-桉油醇,占挥发油的94%~98%。②厚朴酚及其异构体和厚朴酚。③生物碱类成分,如木兰箭毒碱等。α、β-桉油醇有镇静作用;厚朴酚有抗菌作用。
性状 |
干皮:①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近根部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 ③断面外部灰棕色,颗粒性;内部紫褐色或棕色,纤维性,富油性,有时可见多数发亮的细小结晶(厚朴酚结晶)。 根皮(根朴)呈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劈破,有的弯曲似“鸡肠”,习称“鸡肠朴”。 |
显微 |
干皮横切面:栓内层为石细胞环带。皮层石细胞多呈分枝状,椭圆形油细胞。薄壁细胞中淀粉粒,淀粉粒多已糊化,有时可见少数草酸钙方晶。 粉末:棕黄色。石细胞不规则分枝状,油细胞 |
理化 |
①粉末氯仿提取液,在紫外灯下(365),顶面观显紫色,侧面观显二层,上层黄绿色,下层棕色荧光。 ②生物碱(碘化铋钾、硅钨酸) |
四、肉桂 1
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主产于广西、广东等省。
采收:每年分两期采,第一期4-5月,第二期9-10月,以第二期产量大。阴干或先放置阴凉处2~3天后,于弱光下晒干。
桂通(官桂):为剥取栽培5~6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或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
企边桂:为剥取10年生以上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质的凹凸板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弯曲的浅槽状。
板桂:剥取老年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压为扁平板状。
桂碎:在桂皮加工过程中的碎块,多供香料用。
成分:①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桂皮醛(约85%)。②香豆素类。桂皮醛是肉桂镇静、镇痛、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
性状 |
外表面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时可见灰白色的地衣斑。内表面红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用指甲刻划可见油痕。断面不平坦,外侧呈棕色而较粗糙,内侧红棕色而油润,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纹(隔砂线)(石细胞环带)。有浓烈的特殊香气,味微甜,辛辣。 |
显微 |
横切面:皮层较宽厚,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粘液细胞。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排列成近于连续的环层。韧皮部射线细胞内常散在多数细小针晶。薄壁细胞中含有淀粉粒 粉末:红棕色。石细胞壁常三面增厚。油细胞含黄色油滴状物。草酸钙针晶较细小 |
理化 |
取粉末少许,加氯仿振摇后,吸取氯仿液2滴于载玻片上,待干,再滴加10%的盐酸苯肼液1滴,加盖玻片镜检,可见桂皮醛苯腙的杆状结晶。 取挥发油少许,滴加异羟肟酸铁试剂,显橙色(内酯类) |
五、杜仲 1
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
采收加工:4-6月剥皮,趁新鲜刮去粗皮,将树皮内表面相对层层叠放,“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时,取出晒干。
成分:①含木脂素类。②环烯醚萜苷类。③三萜类成分。④杜仲皮折断后有银白色的杜仲胶,为一种硬质橡胶。
松脂醇二-β-D葡糖苷为降压的有效成分。
性状 |
外表面淡灰棕色或灰褐色,具斜方形皮孔;内表面暗紫色或紫褐色。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感。 |
显微 |
①韧皮部有5~7层石细胞环带,每环有3~5列石细胞并伴有少数纤维。②白色胶丝团随处可见,以韧皮部为多,此胶丝存在于乳汁细胞内。 |
理化 |
① 粉末乙醇提取→回收乙醇→加蒸馏水搅拌后过滤→滤液滴加爱氏试液(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煮沸10min,溶液呈蓝色 ② 氯仿提取物加乙醇,产生具有弹性的胶膜。 |
六、合欢皮 3
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树皮。
外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密生明显的椭圆形横向皮孔,棕色或棕红色;内表面黄棕色或黄白色。质硬而脆,断面呈纤维性片状。气微香,味淡、微涩、稍刺舌,而后喉头有不适感。
七、黄柏 1
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
成分:①主含生物碱类:如小檗碱,并含少量黄柏碱等。②另含苦味质:黄柏酮。
性状 |
外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较平坦,皮孔横生;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黄色。断面深黄色,裂片状分层,纤维性。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可使唾液染成黄色。 |
显微 |
横切面:分枝状石细胞。纤维束切向排列呈断续的层带,纤维素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淀粉粒、黏液细胞 粉末:石细胞鲜黄色,晶纤维 |
理化 |
① 取黄柏断面置紫外光灯(365m)下观察,断面显亮黄色荧光。 ② 粉末乙醚浸出液→挥去乙醚,残渣加冰醋酸使溶解,再加浓硫酸1滴,放置,溶液呈紫棕色,(黄柏酮及植物甾醇的反应) |
关黄柏:芸香科黄檗的干燥树皮。习称“关黄柏”。
药材呈板片状。外表面黄绿色或淡棕黄色,偶有灰白色的粗皮残留,栓皮厚,有弹性,内表面黄色或黄棕色,断面显黄色或黄绿色。体轻,质较硬。
八、白鲜皮 2
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
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检视有闪烁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
九、秦皮 1
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成分:①香豆精类成分:秦皮乙素(七叶树素)及秦皮甲素(七叶树苷)等。②鞣质。
性状 |
枝皮:外边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密布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气微,味苦。 干皮:具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纤维性强。 |
显微 |
横切面: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及纤维束组成的断续环带,纤维束及少数石细胞成层状排列,中间贯穿射线,形成井字形韧皮部;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砂晶 粉末:淡黄白色。石细胞形态多样,作不规则分支状。 |
理化 |
① 粉末乙醇提取液,加三氯化铁,显暗绿色;再加氨试液和水,摇匀,对光观察,显深红色。(秦皮乙素) ② 药材的水或乙醇浸出液在日光下呈碧蓝色荧光 |
十、香加皮 2 地骨皮 2
|
香加皮 |
地骨皮 |
来源 |
萝藦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 |
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 |
成分 |
①含强心苷类成分,如杠柳毒苷等。②香气成分为4-甲氧基水杨醛等。③C21甾苷类。 |
生物碱(甜菜碱)、有机酸、枸杞酰胺等 |
表面 |
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 |
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具不规则纵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 |
断面 |
不整齐,黄白色 |
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 |
气味 |
有特异的香气,味苦,稍有麻舌感。 |
气微,味微甘而后苦。 |
更多执业药师考试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考试网
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