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专业知识二

更多

2013执业药师药学知识二:乳剂

  2013执业药师药学知识二:乳剂

  乳 剂

  一、概述

  1.乳剂的定义:

  系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种液体以微滴形式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称为乳剂。

  形成微滴的液体称为分散相、内相或非连续相。另一液体则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

  乳剂中一相为水或水溶液的称为水相(W),一相为油或油溶液的称为油相(O)。

  乳剂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2.乳剂的特点:

  分散度大、药物吸收快、起效快,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

  油性药物的乳剂剂量准确;

  掩盖不良臭味;

  改善皮肤的渗透性;

  静脉给药分布快、药效高、具有靶向性。

  3.乳剂类型

  (1)按用药途径分类:

  1)注射乳剂(O/W)

  2)口服乳剂(O/W或W/O)

  3)外用乳剂(O/W或W/O)

  (2)按形态分类:

  1)水包油型(O/W):分散相(内相)为油,连续相(外相)为水

  2)油包水型(W/O):分散相(内相)为水连续相(外相)为油

  3)复乳:W/O/W型与O/W/O等

  (3)按粒径大小分为:

  1)微乳,粒径0.01~0.10μm

  2)亚微乳,粒径0.1~0.5μm

  3)静脉注射亚微乳,粒径0.25~0.4μm

  4)普通乳剂,粒径 0.01~10μm

  二、乳化剂

  (一)乳化剂的基本要求

  (二)乳化剂的种类

  1.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

  乳剂类型与表面活性剂HLB值关系:

  1)O/W型:HLB 8~16

  2)W/O型:HLB 3~6

  (1)阴离子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硬脂酸盐、油酸盐等。

  (2)非离子型:司盘类(脂肪酸山梨坦类)、吐温类(聚山梨酯类)、泊洛沙姆(Pluronic F68),蔗糖硬脂酸酯、苄泽、卖泽等。

  2.天然乳化剂

  天然乳化剂中大部分为亲水性强的高分子材料,能形成O/W型乳剂。如:

  (1)卵黄;(2)阿拉伯胶;(3)西黄蓍胶;(4)明胶。

  3.固体微粒乳化剂

  溶解度小、颗粒细微的固体粉末,乳化是被吸附于油、水界面,形成乳剂。

  形成乳剂的类型取决于接触角θ,θ<900易被水润湿,形成O/W型乳剂;θ>900易被油润湿,形成W/O型乳剂。

  O/W型: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等;

  W/O型: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等。

  4.辅助乳化剂:

  (1)增加水相黏度的辅助乳化剂

  (2)增加油相黏度的辅助乳化剂

  (二)乳化剂的选择

  1.根据乳剂的类型选择

  2.根据给药途径选择

  (1)口服乳剂:天然乳化剂,如:常用多糖类:蛋白质等

  (2)外用乳剂: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3)注射用乳剂:

  1)肌注:磷脂、泊洛沙姆、吐温类

  2)静注:磷脂、泊洛沙姆

  3.根据乳化剂的性能(HLB值)选择:选择乳化性能好,性质稳定,毒性小的乳化剂。

  4.使用混合乳化剂

  (1)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HLBAB=(HLBA·WA+HLBB·WB)/(WA+WB )

  (2)产生稳定的复合凝聚膜

  (3)增加介质粘度

  三、乳剂的形成条件

  (一)降低油水表面(界面)张力,以降低界面能,形成稳定的乳剂

  (二)加入适宜的乳化剂(亲水性高分子材料等)降低油水表面(界面)张力,以降低界面能,形成稳定的乳剂

  (三)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1.单分子层乳化膜

  2.多分子层乳化膜

  3.固体微粒乳化膜

  (四)有适当的的相体积比 分散相浓度一般在10%-50%之间,超过50%,乳滴易发生因碰撞而引起的合并或转相。

  (最佳选择题)

  能形成W/O型乳剂的乳化剂是

  A.Pluronic F68

  B.吐温80

  C.胆固醇

  D.十二烷基硫酸钠

  E.阿拉伯胶

  『正确答案』C

  (配伍选择题)

  A.吐温80

  B.聚乙二醇

  C.卵磷脂

  D.司盘80

  E.卡波普940

  1.常用的W/O型乳剂的乳化剂是

  2.静脉注射用乳剂的乳化剂是

  3.常用的O/W型乳剂的乳化剂是

  『正确答案』D、C、A

  四、制备方法

  决定乳剂类型的因素:主要是乳化剂的性质和HLB值,其次是形成乳化膜的牢固性、相体积比、温度、制备方法等

  1.干胶法:又称油中乳化剂法,此时乳化剂是胶粉。本方法的特点是先制初乳,在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是:

  植物油:水:胶=4:2:1

  挥发油:水:胶=2:2:1

  液体石蜡:水:胶=3:2:1

  2.湿胶法:又称水中乳化剂法,乳化剂不必是干粉,可以是胶浆。本方法也需要制初乳,在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同干胶法。

  3.新生皂法:油水两相混合时,两相介面上生成新生态皂类乳化剂,再搅拌制成乳剂。

  4.两相交替加入法

  5.机械法:乳匀机、胶体磨等

  6.微乳制备

  (1)制备微乳需加入辅助乳化剂

  (2)乳化剂(主要为表面活性剂,其HLB值为15-18)与辅助乳化剂用量为乳剂的12~25%。

  7.复合乳剂的制备:采用二次乳化法制备

  (最佳选择题)

  关于乳剂的制备方法,不正确的是

  A.油中乳化剂法

  B.水中乳化剂法

  C.相转移法

  D.两相交替加入法

  E.新生皂法

  『正确答案』C

  (配伍选择题)

  A.5:2:1

  B.4:2:1

  C.3:2:l

  D.2:2:l

  E.1:2:1

  干胶法制备乳剂是先制备初乳。在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是

  1.植物油:水:胶

  2.挥发油:水:胶

  3.液体石蜡:水:胶

  『正确答案』B、D、C

  (多项选择题)

  可用于制备乳剂的方法有

  A.相转移乳化法

  B.相分离乳化法

  C.两相交替加入法

  D.油中乳化法

  E.水中乳化法

  『正确答案』CDE

  五、乳剂的变化

  乳剂为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匀相分散体系,其不稳定的表现为:

  1.分层:(又称乳析):指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现象。又称乳析,分层的乳剂经振摇可重新分散。主要由内外相密度差引起。

  2.絮凝:乳剂中的乳滴(分散相)发生可逆的(可以复原的)聚集称为絮凝。发生絮凝的条件是:乳滴的电荷减少,ζ电位降低,乳滴产生聚集而絮凝。乳剂中电解质及离子型乳化剂的存在是产生絮凝主要原因,同时与乳剂的黏度、相体积比及流变性有密切关系。处于絮凝状态的乳剂,有利于乳剂的稳定。

  3.转相:即O/W变为W/O或反之,乳剂由于某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乳剂的类型称为转相。转相主要由乳化剂性质的改变或添加了相反类型乳化剂引起,当两种性质相反的乳化剂的量接近相等时,容易发生转相,转相时两种乳化剂的量比为转相临界点。在转相临界点上乳剂不属于任何类型,处于不稳定状态,随时转向某种乳剂类型。

  4.合并

  乳化膜破坏导致乳滴变大,称为合并,进而产生油、水分离的现象,称为乳剂的破坏或破裂。影响乳剂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是形成乳化膜的乳化剂的性质。

  5.酸败

  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的影响使油相或乳化剂变质,引起乳剂的破坏与酸败。通常制备乳剂时应加入抗氧剂与防腐剂。

  (配伍选择题)

  A.Zeta电位降低

  B.分散相与连续相存在密度差

  C.微生物及光、热、空气等作用

  D.乳化剂失去乳化作用

  E.乳化剂类型改变

  1.分层

  2.转相

  3.酸败

  4.絮凝

  5.破裂

  『正确答案』B、E、C、A、D

  六、乳剂的质量评定

  (一)乳剂粒径大小的测定

  1.乳剂粒径大小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不同用途的乳剂对粒径的要求不同,静脉注射乳剂的粒径应在0.5μm以下。

  2.稳定性评价用粒径变化作指标

  (二)分层现象的观察

  分层过程的快慢是衡量乳剂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三)乳滴合并速度的测定

  (四)稳定常数的测定

 更多执业药师考试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考试网

  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汇总

 

  2012年度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合格情况

 

  医学教育考试网推出微信官号:iyixue001

 

  新版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与执业药师的未来

 

  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招生简章>>

 

   2012年执业中药师西药师深度解析>>

 

  文都执业药师企业版微博隆重上线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