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辅导:根及根茎类中药(6)
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第三节 常用中药(4)
十四、草乌 △ (与川乌比较)
|
川乌 |
草乌 |
来源 |
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
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 |
性状鉴别 |
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皱缩,有纵皱纹、点状须根痕和数个瘤状侧根。 |
棕褐色或灰棕色,稍皱缩,形如乌鸦头,有除去侧根的痕迹 |
横断面 |
类白色或浅灰黄色,粉质 |
断面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 |
草乌的性状: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顶端常有残茎和少数不定根残基,有的顶端一侧有一枯萎的芽,一侧有一圆形或扁形不定根残基(习称“钉角”)。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髓部较大或中空。无臭,味辛辣、麻舌。
十五、附子 ★
来源: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采收: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摘取子根,习称“泥附子”。加工品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成分:主要含生物碱。①剧毒的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②单酯型生物碱:附子在加工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水解,生成毒性较小的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等;③醇胺型生物碱:继续水解,生成毒性更小的不带酯键的乌头胺、中乌头胺等,故盐附子的毒性较生品小,较蒸煮过的黑顺片、白附片大;④其它生物碱:强心成分消旋去甲基乌药碱、棍掌碱及去甲猪毛菜碱。
乌头碱类生物碱有镇痛、抗炎与局麻作用,新乌头碱为镇痛的主要活性成分。
性状 鉴别 |
盐附子呈圆锥形。表面灰黑色,有盐霜。顶端宽大,中央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质重而坚硬,难折断。横切面灰褐色,有多角形环纹(形成层)。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
黑顺片为不规则的纵切片,上宽下窄,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并有纵向脉纹(导管束)。质硬而脆,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
|
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状。 |
|
理化 |
TLC(单酯型生物碱对照品混合液、双酯型生物碱对照品混合液) |
含量 测定 |
药材:总生物碱(滴定法);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HPLC) 淡附片同药材。炮附片:总生物碱(滴定法,以乌头碱计) |
安全 |
双酯型生物碱检查(HPLC) |
十六、白芍 ★
来源: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产地:浙、徽、川、贵、鲁。
采收:夏、秋两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晾干。
成分:①单萜苷类:芍药苷(解痉、镇痛、抗炎有效成分),并含少量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等;②挥发性成分,苯甲酸、牡丹酚;
性状 鉴别 |
圆柱形,两端平截。表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光洁,隐约可见横长皮孔及纵皱纹,偶有残留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平坦,角质样类白色或微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而酸。 |
||
显微 鉴别 |
根横 切面 |
①木栓层细胞偶有残存;②残存的皮层细胞切向延长;③韧皮部主要有薄壁细胞组成;④形成层环微波状弯曲;⑤木质部束窄,导管群做放射状排列;⑥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和糊化的淀粉粒团块。 |
|
粉末 |
黄白色。①草酸钙簇晶较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含晶细胞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含数个簇晶。②木纤维长梭形,壁厚。③导管为具缘纹孔或网纹。④薄壁细胞含糊化淀粉团块。 |
||
理化 鉴别 |
定性:①横切面加三氯化铁显蓝色, 尤其在形成层及木薄壁细胞部分较为显著(鞣质反应);②粉末乙醚提取液蒸干后,加醋酐和浓硫酸,先显黄色,渐变成红色、紫色,最后呈绿色。(LB反应) |
||
TLC(芍药苷 香草醛硫酸显色 蓝紫色斑点) |
|||
质量评价 |
以根粗、坚实、无白心或裂隙者为佳。 水溶性浸出物(热浸法) HPLC(芍药苷) |
||
安全性 |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AA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铅镉砷汞铜) |
更多执业药师考试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考试网
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