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网校 > 关于文都网校

专业知识一

更多

2013执业药师药理学:利尿药

  2013执业药师药理学:利尿药

  利尿药

  利尿药是一类作用于肾脏,促进电解质和水的排出,增加尿量,用来消除水肿的药物。

  一、利尿药的分类----按作用强度和部位将利尿药分为三类:

  1.强效利尿药(袢利尿药)

  (1)药物:呋塞米、依他尼酸、利尿酸及布美他尼等。

  (2)作用部位及机制:作用于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干扰Na+-K+-2C1-同向转运系统(1份Na+、1份K+、2份Cl-向细胞内共同转运),抑制氯化钠再吸收,产生利尿作用。

  2.中效利尿药

  (1)药物:噻嗪类、氯噻酮

  (2)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的Na+-K+-2C1-同向转运系统。

  3.低效利尿药

  (1)药物

  ①钠通道阻滞药--氨苯喋啶、阿米洛利。

  ②醛固酮受体抑制药---螺内酯。

  ③碳酸酐酶抑制药---乙酰唑胺。

  (2)作用部位: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

  二、常用利尿药

  (一)强效利尿药

  呋塞米(呋喃苯氨酸、速尿)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

  (1)作用机制: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Na+-K+-2C1-同向转运系统,减少氯化钠和水的重吸收;降低尿液浓缩和稀释功能,产生利尿作用。

  (2)利尿特点:强大、迅速、短暂。

  利尿时Na+、K+、 Cl-、 Ca2+、Mg2+-的排出显著增加,易引起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镁及低氯碱中毒。但较少产生低钙血症。

  2.扩血管作用

  直接扩张小动脉,减轻心脏负荷,减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分解酶,增加前列腺素E2含量有关,而与利尿作用无关。

  【临床应用】

  1.严重水肿:顽固性水肿和严重水肿。

  2.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

  3.急、慢性肾衰竭:大剂量呋塞米治疗慢性肾衰;也可用于急性肾衰早期的防治,禁用于无尿的肾衰患者。

  4.加速某些毒物的排泄:用于长效巴比妥类、水杨酸类、溴化物、氟化物和碘化物等中毒。

  5.高钙血症。

  【不良反应】

  1.水与电解质紊乱

  强烈的利尿作用可引起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低氯性碱血症及低血压,长期应用还可引起低血镁。应注意及时补充钾盐或加服留钾性利尿药——氨苯蝶啶。

  2.耳毒性——注意!

  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减退或暂时性耳聋,应避免与氨基苷类(以链霉素为代表)抗生素合用。

  3.其他

  可有恶心、呕吐,重者可出现胃肠出血。偶致皮疹、嗜酸细胞增多、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过敏反应和骨髓抑制等。

  (二)中效利尿药

  噻嗪类(氢氯噻嗪、氯噻嗪、苄氟噻嗪、环戊噻嗪)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

  作用机制:

  1)抑制远曲小管近端Na+-cl-同向转运系统,抑制氯化钠和水的重吸收而利尿。尿中Na+、Cl-、K+的排泄增多。

  2)轻度抑制碳酸酐酶的作用,使H+-Na+交换减弱而利尿。

  3)减少尿酸排泄,促进Ca2+重吸收及促进Mg2+的排出。

  2.降压作用 用药早期通过利尿、血容量减少而降压;长期用药则通过排钠较多,血管对儿茶酚胺类的敏感性降低,血管扩张而产生降压作用。

  3.抗利尿作用——矛盾!

  明显减少尿崩症患者的尿量及口渴症状,可能因排钠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而减轻口渴感。

  【临床应用】

  1.水肿 是轻、中度心源性水肿的首选药物,也是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

  2.高血压病 治疗高血压的基础降压药物之一。

  3.尿崩症 轻型尿崩症及加压素无效的垂体性尿崩症。

  【不良反应】

  1.电解质紊乱

  长期应用可引起低血钾、低血钠、低血氯等,其中低血钾较常见,应及时补钾或合用留钾利尿药。

  2.高尿酸血症

  噻嗪类与尿酸竞争同一分泌机制,减少尿酸排出,引起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慎用。

  3.代谢变化

  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以及减少组织利用葡萄糖可导致高血糖,并增加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因此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慎用。

  4.其他 偶致过敏性皮疹、皮炎(包括光敏性皮炎)、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严重的可见溶血性贫血、坏死性胰腺炎等。

  氨苯蝶啶(三氨蝶呤)——留钾利尿药

  作用于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抑制Na+-K+交换使Na+的排出增加而利尿,同时伴有血钾升高,属于留钾利尿药。利尿作用弱,单用疗效较差,常与噻嗪类合用。在临床上常与排钾利尿药合用治疗顽固性水肿。

  螺内酯(安体舒通)——留钾利尿药

  作用部位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化学结构与醛固酮相似,可竞争性与胞浆中的醛固酮受体结合,拮抗醛固酮的排钾保钠作用,是保钾利尿药。

  其利尿作用与醛固酮水平有关,作用弱而缓慢。

  主要用于醛固酮升高的顽固性水肿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及肾病综合征。因作用弱,常与其他利尿药合用。

  乙酰唑胺(醋唑磺胺)——不作为利尿药用。主要用于青光眼。

  通过抑制近曲小管的碳酸酐酶而抑制HCO3-的重吸收,使尿中HCO3-、K+和水的排出增多,产生较弱的利尿作用。一般不作为利尿药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青光眼:由于乙酰唑胺抑制眼睫状体向房水中分泌HCO3-,减少房水的生成,降低眼内压。

  各类利尿药作用及临床应用的比较

药物

利尿作用部位

利尿作用机制

主要临床应用

呋塞米

髓袢升支粗段

抑制Na+-K+-2C1-同向转运系统,减少氯化钠重吸收。

各类严重水肿、防治急慢性肾衰。

噻嗪类

远曲小管近端

抑制Na+-cl-同向转运系统,抑制氯化钠的重吸收。

各类轻、中度水肿、基础降压药、尿崩症。

氨苯蝶啶

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

抑制Na+-K+交换使Na+的排出增加而利尿。

与排钾利尿药合用治疗顽固性水肿。

螺内酯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拮抗醛固酮的排钾保钠作用

醛固酮升高的顽固性水肿

乙酰唑胺

近曲小管

抑制碳酸酐酶,抑制HCO3-的重吸收

青光眼

 更多执业药师考试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考试网

  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汇总

 

  2012年度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合格情况

 

  医学教育考试网推出微信官号:iyixue001

 

  新版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与执业药师的未来

 

  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招生简章>>

 

   2012年执业中药师西药师深度解析>>

 

  文都执业药师企业版微博隆重上线

为您服务

  • 网校咨询:400-011-8090
  • 售后客服:4000118090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