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执业药师药理学:血脂调节药2
(二)胆汁酸螯合剂——考来烯胺(消胆胺)
【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
考来烯胺进入肠道后不被吸收,与胆汁酸牢固结合阻滞胆汁酸的肝肠循环和反复利用,从而大量消耗胆固醇,使血浆TC和LDL-C水平降低。
①被结合的胆汁酸失去活性,减少食物中脂类的吸收;②阻滞胆汁酸在肠道的重吸收;③由于大量胆汁酸丢失,肝内胆固醇经7-α羟化酶的作用转化为胆汁酸;④由于肝细胞中胆固醇减少,导致肝细胞表面LDL受体增加和活性增强;⑤大量含胆固醇的LDL经受体进入肝细胞,使血浆TC和LDL水平降低。
【临床应用】
适用于Ⅱa及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性杂合子高脂蛋白血症,对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无效(有效的是:大剂量阿伐他汀)。
对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者,应与降TG和VLDL的药物配合应用(贝特类、烟酸)。(为什么?——Ⅱb型的VLDL和TG升高是考来烯胺无法解决的)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由于本药的剂量较大,又有特殊的臭味和刺激性,少数人用后可能有便秘、腹胀、嗳气和食欲减退等,还可出现短时的氨基转移酶升高、高氯酸血症或脂肪痢等。大部在两周后可逐渐消失;若便秘过久,应停药。
二、主要降低TG(三酰甘油)及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药物
(一)贝特类
贝特类主要有氯贝丁酯、吉非贝齐、非诺贝特、苯扎贝特。
【药理作用与机制】
1.调血脂作用
主要降低血浆TG、VLDL-C,对TC和LDL-C也有一定降低作用,并能升高HDL-C。
调血脂的作用机制:
①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减少脂肪酸从脂肪组织进入肝脏合成TG及VLDL;
②增强LPL(脂蛋白酯酶)活化,加速CM(乳糜微粒)和VLDL的分解代谢;
③增加HDL的合成,减慢HDL的清除,促进胆固醇逆化转运;
④促进LDL颗粒的清除。
2.非调血脂作用
有抗凝血、抗血栓和抗炎性作用,共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原发性高TG血症,对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也有较好的疗效,也可用于2型糖尿病的高脂血症。
【药物相互作用】
●与口服抗凝药同用,可使抗凝活性增强,常需减少抗凝药的剂量。
●与他汀类药联合应用,有增加肌病发生的可能。
(二)烟酸
【药理作用特点】
大剂量能降低血浆TG和VLDL,降低LDL作用慢而弱。若与胆汁酸螯合剂合用,疗效增强。若再加他汀类作用还可加强。能升高血浆HDL。
烟酸的调血脂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cAMP(环磷酸腺苷)的水平有关。使脂肪酶的活性降低,脂肪组织中的TG不易分解放出FFA(游离脂肪酸),肝脏合成TG的原料不足,则难以进一步合成和释放VLDL,继而LDL来源减少。
【临床应用】
广谱调血脂药,对多种高脂血症均有一定效应,对Ⅱb和Ⅳ型最好。(为什么?缺的就是TG和VLDL)
适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高TG血症、低HDL血症。
药物调血脂作用与临床应用比较
药物 |
调血脂主要机制 |
临床主要应用 |
他汀类 |
抑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阻滞胆固醇合成,主要降低LDL-C、TC。 |
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家族性和非家族性Ⅱa、Ⅱb和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
考来烯胺 |
与胆汁酸结合,阻滞胆汁酸肝肠循环和反复利用,降低TC和LDL-C。 |
Ⅱa及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性杂合子高脂蛋白血症 |
贝特类 |
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主要降低TG。 |
高TG血症、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 |
烟酸 |
降低cAMP的水平,使脂肪酶的活性降低,主要降低TG和VLDL |
高脂血症,对Ⅱb和Ⅳ型最好,混合型高脂血症。 |
更多执业药师考试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考试网
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