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技能:常见症状的自我药3
(二)处方药
1.对消化不良首先应弄清病因,再给予药物治疗。对精神因素引起者应予以解释和安慰,必要时口服地西泮
2.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伴胃灼热、嗳气、恶心、呕吐、早饱、上腹胀者可选用莫沙必利、依托必利,餐前服用,以增强胃肠道运动。
3.对因胆汁分泌不足或消化酶缺乏 消化不良而引起的症状,可服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于餐后服用。
4.对由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导致的消化不良 ,可口服抗酸药和胃黏膜保护药;如伴有腹部疼痛、发热、尿色深等症状可能意味着患有慢性胆囊炎、胃溃疡或肝炎,应及时去医院就医。
四、用药与健康提示
1.助消化药中多为酶或活菌制剂,性质不稳定,不耐热或易于吸湿,应置于冷暗处贮存,超过有效期后不得再用。另送服时不宜用热水。
2.抗菌药可抑制或杀灭助消化药中活菌制剂的活性,使效价降低;吸附剂可吸附药物,降低疗效,如必须合用应间隔 2~3 小时。
3.酸和碱均可降低助消化药的效价,服用时禁用酸碱性较强的药物和食物。胃蛋白酶在中性、碱性及强酸性环境中,消化力减弱,在弱酸性环境(pHl.5—2.5)中,消化力最强。
4.中成药泻下剂多属攻逐之剂,适用于病势急之实症;削导剂多属渐削缓散之剂,适用于病情较缓,病程较长者,其作用虽较和缓,但不宜久用,消积即停药。
5.干酵母和乳酶生的不良反应较少 ,但不可过量,过量可能发生腹泻;胰酶所致的不良反应偶见腹泻 、便秘、恶心及皮疹,其在酸性条件下易被破坏,故须用肠溶衣片,口服时不可嚼碎,应整片吞下。
6.胰酶对急性胰腺炎早期患者禁用,对蛋白质及制剂过敏者禁用;其在酸性环境中活力减弱,忌与稀盐酸等酸性药同服。与阿卡波糖、吡格列酮合用,可降低降糖药的药效;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可增强疗效;与西咪替丁合用,增强疗效。
7.多潘立酮对乳腺癌、嗜铬细胞瘤、机械性肠梗阻、胃肠道出血者禁用;对心律失常、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妊娠期妇女慎用;同时在服用期间排便次数可能增加。
5.腹泻
一概述腹泻分型按病因分型:
①感染性腹泻—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或食物中毒
②炎症性肠病—直肠或结肠溃疡、肿瘤或炎症引起
③消化性腹泻—消化不良、吸收不良、暴饮暴食引起
④激若性或旅行者腹泻—有外界的各种刺激所致,如受寒、水土不服、过食海鲜、油腻、辛辣食物刺激所致。
⑤菌群失调性腹泻—多由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而诱发。
⑥功能性腹泻—精神因素如紧张、惊吓结肠过敏引起。
二、腹泻的临床表现
腹泻分为急、慢性两种类型:急性腹泻多见于肠道感染、食物中毒、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急性局限性肠炎、肠型紫癜等,可明显分为两大亚型——痢疾样腹泻或水泻,其亚型取决于致病因素的性质 。痢疾样腹泻可有黏膜破坏,频频排出有脓血性粪便,并伴腹痛、里急后重;而水泻不含红细胞、脓细胞,不伴腹痛和里急后重。慢性腹泻起病缓慢,见于阿米巴痢疾、结核、血吸虫病、肿瘤等;成批发病且症状相同为食物中毒、流行性腹泻或传染病的流行。小肠炎性腹泻,腹泻后腹痛多不缓解;结肠炎性腹泻于腹泻后腹痛多可缓解。在粪便的性状上各种腹泻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粪便呈稀薄水样且量多,为小肠性腹泻;脓血便或黏液便见于菌痢;暗红色果酱样便见于阿米巴痢疾;血水或洗肉水样便见于嗜盐菌性食物中毒和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黄水样便见于沙门菌属或金葡菌性食物中毒;米泔水样便见于霍乱或副霍乱;脂肪泻和白陶土色便见于肠道阻塞、吸收不良综合征;黄绿色混有奶瓣便见于婴儿消化不良;而激惹性腹泻时多为水便、伴有粪便的颗粒,下泻急促,同时腹部有肠鸣音、腹痛剧烈。
三、药物治疗
《国家非处方药目录》收载的止泻药的活性成分和制剂有:药用炭、鞣酸蛋白、盐酸小檗碱(黄连素)、口服补
液盐、乳酸菌素、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制剂、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复合乳酸菌胶囊、口服双歧杆
菌活菌制剂等。
(一)非处方药
1.感染性腹泻对痢疾、大肠杆菌感染的轻度急性腹泻应首选黄连素口服,口服药用炭或鞣酸蛋白,餐前服用;
鞣酸蛋白空腹服用。
2.消化性腹泻因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性腹泻,应服用胰酶;对摄食脂肪过多者可服用胰酶和碳酸氢
钠;对摄食蛋白质而致消化不良者宜服胃蛋白酶;对同时伴腹胀者可选用乳酶生或二甲硅油。
3.激惹性腹泻因化学刺激引起的腹泻,可供选用的有双八面蒙脱石(首次加倍)。对激惹性腹泻,应注意腹部
保暖,控制饮食(少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同时口服乳酶生或微生态制剂。
4.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 可补充微生态制剂。复方嗜酸乳杆菌片 (乳杆菌)减少腹胀和腹泻。双歧三联活菌胶囊
在肠内补充正常的生理细菌,维持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达到止泻的目的。
(二)处方药
1.感染性腹泻对细菌感染的急性腹泻应选服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2.病毒性腹泻此时应用抗生素或微生态制剂基本无效,可选用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泛昔洛韦。
3.腹痛较重或反复呕吐腹泻 腹痛剧烈时可服用山莨菪碱片;或口服颠茄浸膏片
4.激惹性腹泻可选用硝苯地平含服
5.非感染性的急慢性腹泻 首选洛哌丁胺或地芬诺酯
四、用药与健康提示
1.由于腹泻是由多种不同病因所致,所以在应用止泻药治疗的同时,实施 对因治疗不可忽视。腹泻消失的快慢,有赖于正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
2.由于胃肠液中钾离子浓度较高,腹泻常可致钾离子的过量丢失,低血钾可影响心脏功能,故 需特别注意补充钾盐。
3.对消化和吸收不良综合征,因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应用胰酶替代疗法。
4.长期或剧烈腹泻时 ,体内水、盐的代谢发生紊乱,常见的为脱水症和钠、钾代谢的紊乱,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还 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 ,以调整不平衡状态。可口服补液盐 (ORS)粉剂或口服补液盐 2 号粉剂,每袋加 500~1000ml 凉开水溶解后服,4~6 小时服完。
5.腹泻时由于排出大量水分,可导致全身血容量下降,血液黏稠度增加和流动缓慢,使 脑血液循环恶化 ,诱发脑动脉闭塞、脑血流不足、脑梗死,也应给予关注。
6.盐酸小檗碱(黄连素)不宜与鞣酸蛋白合用。鞣酸蛋白大量服用可能会引起便秘,也不宜与铁剂同服。
7.微生态制剂主要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 ,或由寒冷和各种刺激所致的激惹性腹泻。但对由细菌或病
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早期不用,因此时应用无效;在应用抗感染药和抗病毒药后期,可辅助给予,以帮助恢复菌群
的平衡。微生态制剂多为活菌制剂,不宜与抗生素、药用炭、黄连素和鞣酸蛋白同时应用,以避免效价的降低。如
需合用,至少也应间隔 3 小时。
8.药用炭可影响儿童的营养吸收,3 岁以下儿童如患长期的腹泻或腹胀禁用;另外也不宜与维生素、抗生素、
生物碱、乳酶生及各种消化酶同时服用,因能吸附上述药物,影响疗效。严重腹泻时应禁食。
9.洛哌丁胺不能作为有发热、便血的细菌性痢疾的治疗药。对急性腹泻者在服本品 48 小时后症状无改善,应
及时停用。肝功能障碍者、妊娠期妇女慎用,哺哺乳期妇女应尽量避免使用,2 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
6.便秘
一、概述系由大肠运动缓慢,水分吸收过多,干而硬的粪块堆积在大肠所造成。
发生便秘常见原因有:
①不良的饮食习惯,由于进食量不足或食物过于精细,没有足够的食物纤维以致食物残渣太少;
②饮水不足及肠蠕动过缓 ,导致从粪便中持续再吸收水分和电解质;
③缺少运动,肠蠕动不够;
④排人直肠粪便重量的压力达不到 刺激神经末梢感受器兴奋的正常值 (25~50g 粪便重量的压力为正常值),形
成不了排便反射;
⑤结肠低张力、肠运行不正常;
⑥长期滥用泻药、抗酸药及胶体果胶铋;
⑦生活不规律和不规则的排便习惯 。
二临床表现与分型
便秘仅是一个症状,表现为大便干结,并感到排便费力、排出困难和排不干净。有些患者可同时出现下腹部膨
胀感、腹痛、恶心、食欲减退、口臭、口苦、全身无力、头晕、头痛等感觉,有时在小腹左侧 (即左下腹部乙状结
肠部位)可摸到包块(即粪便)及发生痉挛的肠管。便秘根据其性质可分成 5 型。
(一)意识性便秘:大便的次数和性状认为正常,但患者感到便意未尽。
(二)功能性便秘:食物过于精细,长期从事坐位工作,精神因素、生活规律改变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饮水不足。
(三)痉挛性病变,主要为激惹综合征,进食后症状加重,排便或排气后缓解,便秘与腹泻交替。
(四)低张力性便秘常见老年人、产妇或体弱者,肠麻痹、甲状腺机能减退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引起肠肌肉张力
降低和膈肌无力。通常排出的是软便,但蹲便时间较长。
(五)药物性便秘镇痛药、抗胆碱药、抗酸药、含铁铝钙制剂及滥用泻药。
三、药物治疗
(一)非处方药
缓泻药是一类能促进排便反射或使排便顺利的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容积性、刺激性、润滑性和膨胀性泻药。
《国家非处方药目录》收载的缓泻药的活性成分有:乳果糖、比沙可啶、甘油、硫酸镁、大黄、山梨醇;制剂有开
塞露、车前番泻复合颗粒、聚乙二醇粉剂、羧甲基纤维素钠颗粒。
1.慢性功能性便秘可选乳果糖,导致容积性排便并产气,服后能显著降低老年人粪块嵌塞的发生率。
2.急、慢性或习惯性便秘 可选比沙可啶,睡前整片吞服,但在服后 6~12 小时才生效。
3.低张力性便秘可使用甘油栓,或与山梨醇混合制成灌肠剂(开塞露),既有润滑作用,又可刺激直肠肠壁,反
射性地引起排便,尤其适用于儿童及年老体弱者。由肛门注入,1 枚/次,1~2/日。
4.急性便秘硫酸镁为容积性泻药,作用强烈,排出大量水样便,应大量饮水,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与山梨醇或
甘油配伍。
5.痉挛性便秘可选聚乙二醇粉(润滑性),ADR 少,羧甲基纤维素钠。
更多执业药师考试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考试网
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