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执业药师药理学: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解热镇痛 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常与其他解热镇痛药配成复方,用于缓解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和感冒发热等。
2.抗炎、抗风湿 抗炎、抗风湿作用也较强,用于控制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迅速而确实,也可用于鉴别诊断。
3.抑制血栓形成 小剂量阿司匹林(40~80mg/日)能抑制血小板中的COX-1,减少TXA2的生成,可降低心肌梗死病死率和再梗死率,防止脑血栓形成。
【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作用机制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所必需的环氧酶(COX),干扰了致热、致痛、致炎物质PGs的合成。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引起上腹不适,胃灼痛,甚至诱发或加重溃疡和出血。大剂量刺激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器而引起恶心和呕吐,并可损伤胃黏膜,呈无痛性出血。
2.凝血障碍 长期或大剂量(5g/d以上)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延长凝血酶原时间,造成出血。可用维生素K预防。
3.过敏反应 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少数患者服用本品可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性哮喘”。
4.水杨酸反应 剂量过大可引起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减退等中毒症状,称为水杨酸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谵妄、高热、大量出汗、脱水、过度呼吸、酸碱平衡失调甚至精神错乱。
处理:立即停药,静脉滴入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加速水杨酸盐排泄。
5.瑞夷综合征 极少数病毒感染伴发热的儿童或青年应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合并脑病,严重者可致死。10岁左右儿童,患流感或水痘者忌用本品。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药理作用】
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但抗炎、抗风湿作用很弱,临床用于感冒发热、关节痛、头痛、神经痛和肌肉痛等。
吲哚美辛(消炎痛)----强效!但不是日常药!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强效非选择性COX抑制剂,有强大的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其作用为阿司匹林的20~30倍。因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重,故不作为日常的解热、镇痛药应用。
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及癌性疼痛、癌性发热等,也用于胆绞痛、输尿管结石症引起的绞痛,对偏头痛也有一定疗效,也可用于月经痛。
吡罗昔康(炎痛喜康)----长效!
为强效、长效抗炎镇痛药。对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与吲哚美辛、乙酰水杨酸和萘普生相似,但不良反应较少。其优点是长效(t1/2长达36~45h),用药量小,每日服1次(20mg)即有效。
双氯芬酸(双氯灭痛)
为强效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效应强于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萘普生等,是阿司匹林的26~50倍。临床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粘连性脊椎炎、椎关节炎等引起的疼痛、各种神经痛、手术及创伤后疼痛等中等程度疼痛。
更多执业药师考试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考试网
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