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外科主治医师辅导:关节造影
关节造影
由于关节内结构为软组织密度,缺乏自然对比,选用关节造影可以了解普通X线难以显示的关节软骨、软骨板或韧带的损伤、关节囊病变以及关节结构的变化。当有化脓性炎症,关节面骨折或关节内出血时,禁用此项检查。关节造影最多用于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或交叉韧带的损伤,其次是肩关节和腕关节。造影剂可选用气体或有机碘溶液,前者称为阴性造影,后者称为阳性造影。现在多使用双重对比造影,即同时选用气体和有机碘溶液,它具有反差大、对比度强的优点;但需做碘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
【膝关节造影】
1.适应证:
(1)疑有膝关节内损伤性疾患:半月板损伤、交韧带损伤、关节囊和内侧副韧带断裂。
(2)半月板畸形或囊肿。
(3)关节内游离体。
(4)剥脱性骨软骨炎。
(5)滑膜肿瘤。
(6)胭窝囊肿。
(7)其他已确定为膝关节内疾患,但不能肯定其性质或部位者。
2.造影方法:病人仰卧位,取髌骨内上或外上角为穿刺点,严格无菌操作。局部麻醉(局麻)下用10~20号穿刺针刺入关节囊,回抽无回血,注入造影剂。气体造影剂常选用过滤空气、氧气或二氧化碳,用量为80~120m1。阳性造影影剂选用35%~5D%的有机碘制剂10ml。双重对比造影时先注入碘剂8~16ml,并随即注入l0~20ml气体。注入空气后应防止气体自针眼处外溢。
3.摄片:
(1)阴性造影:患者取俯卧位,分别于外旋位、内旋位、中间位三个位置投照。
(2)阳性造影:取俯卧、仰卧位,分别投照正位、内旋位、外旋位共6张。
(3)双重对比造影:取侧卧位,行水平投照内、外侧半月板,应于内旋位、外旋位、中间位分别投照。
(4)疑有髌骨或髌上囊病变,应摄加强侧位片。
4.造影征象:正常膝关节造影片,可清楚显示内、外侧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滑囊、髌下脂肪垫、交叉韧带等结构。如有损伤或病变时,可相应出现充盈缺损、造影剂断裂等征象。
【肩关节造影】
1.适应证:肩部疼痛和或运动障碍疑有下列疾患者:
(1)肱二头肌长头脱位或断裂。
(2)肩袖破裂。
(3)关节囊破裂。
(4)冰冻肩。
(5)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2.造影方法:病人仰卧位,掌心向上,常规消毒、局麻后用20号腰穿针于喙突下一横指垂直刺入,针头触及肱骨头或关节盂时退出,再沿肱骨头或盂缘进入关节腔,注入有机碘造影剂15~20ml。冰冻肩时只需注入10ml。
3.摄片:于肩关节内旋30°、外旋30°,前、后位各一张及肩关节轴位片一张,共5张。
4.造影征象:造影剂充满整个关节,关节囊呈袋状密度增高影。在外旋30°位及后前位上,关节囊呈半圆形充盈。内旋30°时,则呈圆形或卵圆形。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周围的滑膜鞘充盈后,在外旋30°位后前位片上显示为弯曲管状阴影,中央密度减低区为肱二头肌腱阴影脱位或半脱位。
【髋关节造影】
1.适应证:
(1)主要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检查。
(2)帮助了解以下病理性髋关节情况:①髂腰肌和关节囊的关系。②盂唇及股骨头软骨部的情况。③股骨头大小、形态。④关节囊的改变。⑤髋臼软骨情况。⑥关节内韧带情况。⑦髋臼内容物。
2.造影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透视定位,找到股骨颈连接处内下缘,并在皮肤表面做标志。常规消毒后,在麻醉穿刺点局部和关节囊周围,以19~20号穿刺针按皮肤标志垂直刺入直达骨面,进入关节腔后即可注入有机碘造影剂2~5ml。
3.摄片:髋关节正位拍片,必要时加拍外展外旋位片。
4.造影征象:
(1)正常髋关节:股骨头呈圆形,其弧度与髋臼的弧度相对应。髋臼底部造影剂分布均匀,多无积聚,亦无任何充盈缺损。髋臼缘可盖住股骨头外上部分,无增厚或内折,亦无圆韧带肥大等征象。
(2)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时,关节囊狭长呈葫芦状填髋臼底,有充盈缺损。
【窦道及瘘管造影】
1.适应证:
(1)探测窦道或瘘管的位置、来源、范围、行程及与体内感染灶的关系,如慢性骨髓炎及骨结核伴有难以愈合的窦道或瘘管手术时定位。
(2)了解创伤或手术并发的窦道或瘘管以及与邻近组织或器官的关系。
(3)先天性瘘管或窦道需行手术治疗时,帮助了解其行程和分支情况。
2.禁忌证:
(1)造影部位有急性炎症。
(2)碘过敏者禁用碘造影剂,可换用钡胶造影。
3.造影方法:注射造影剂前首先吸净瘘管或窦道内的分泌物。用刺激性和毒性小的造影剂,直接或经导管间接注入,稍加按压,注射器或导管不抽出,防止造影剂外溢。透视见瘘管或窦道完全充盈后拍摄正、侧位片。
更多卫生职称资讯尽在:医学教育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