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外科主治医师辅导:骨科的X线检查
骨科的X线检查
骨本身密度很高,与周围软组织有良好的自然对比度,所以X线检查是临床骨科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常规X线检查方法包括透视和摄片,必要时可辅以特殊检查(如造影、CT或MRD。其意义有:①判断病变的有无,观察病变的进展,证实或核正初步诊断意见。②确定病变的位置、大小、形状、性质以及和邻近组织的关系。③判断骨龄,了解骨骼的生长发育情况。④指导骨折和脱位的整复、牵引固定及其他治疗措施。⑤术后复查,判定疗效。⑥用于疾病的鉴别诊断。⑦帮助术中定位。
常规X线检查方法
(一)透视
1.适应证:透视检查方法不能留下记录,判定病变有无进展时,缺少原始记录对比,且对病人和医生有辐射损伤,并非骨科常规X线检查,仅限于骨折、脱位的修复和火器伤时寻找金属异物和定位。
2.注意事项:使用透视检查时,首先要加强防护,用小照射野,透视时间要短,尽量减少X线照射,切忌在透视下进行骨折整复。
(二)X线片
骨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主要是摄片,通过观察骨的密度、皮质形态,对大多数骨关节疾病可做出定性、定量、定位的初步诊断。X线片可以保存,治疗前后可以对照比较,并能动态观察某些疾病的演变情况。
1.常规X线摄片位置:
(1)正、侧位片:一般部位均采用正、侧位投照。
(2)正、斜位片:当侧位投照有过多的骨骼影像相互重叠时,应采用斜位。
(3)正位片:适用于骨盆、髋、肩及锁骨等,首先只照正位,如有需要再加照其他位置。
(4)侧位片:适用于跟骨、髌骨等,需要时再加照轴位。
2.特殊X线摄片位置:当常规摄片位置不能清楚显示病灶时,需加特殊位片才能很好地显示。
(1)轴位:X线方向与骨长轴平行,以反映该部位全貌,如髌骨、跟骨等。
(2)开口位:适用于颈椎正位观察第一、二颈椎,减少下颌骨的重影。
(3)后前斜位:疑有股骨头后脱位时采用此位置摄片。
(4)穿胸位(肱骨头颈侧位):观察肱骨上端骨折对位、对线情况。
(5)屈膝位:用以了解股骨髁间窝病变。
(6)双侧对比位:为明确病变性质或对一侧病变有疑问需排除正常变异时,加拍对侧片对比。
(7)功能位(脊椎运动X线检查):为了解椎间盘退变情况、椎体稳定性,取侧位脊椎过伸、过屈位摄片,对诊断很有帮助。
(8)左、右侧弯位:配合正位片,检查特发性脊柱侧弯,确定主弯及代偿性侧弯。
(9)安氏位:检查跟距关节跟骨载距突与距骨侧突间有无畸形。
特殊X线检查方法
1.体层摄影:体层摄影系通过一定装置使人体某一层组织清晰显影,而其他层次的影像则模糊不清,可以减少重叠影像,显示常规摄片所不能显示的细微病变。临床上主要用于寻找平片显影不良或l临床上有病变的客观表现,但普通X线不能显示的微小病灶。骨肿瘤早期采用体层摄影检查,对明确病变性质、范围、程度等,有重要意义,并且能够显示常规摄片不能显示的细小骨质破坏。对于显示慢性骨髓炎的死骨也很有价值。
2.放大摄影:直接放大摄影是根据焦点、物体及胶片间的几何关系增加物片距离使X线影像直接放大的摄影技术,通常放大倍数为1.5或2倍。间接放大影像是普通X线片通过光学放映机进行放大观察,可将影像放大4~10倍,用于观察骨骼细微结构和轻微变化,特别是细微的骨小梁早期脱钙、骨皮质侵蚀及关节面的早期破坏等,做出早期诊断。在血管造影中,亦可将细小的微血管放大使之清楚易见。
3.立体摄影:立体摄影可获得立体影像,即三维成像,主要用于观察结构复杂或厚密部位的病变深度和范围。
4.四肢长度测量:四肢长度测量适用于骨骺病变引起双侧肢体长度有差异,拟行手术需要精确测量其长度者。
5.应力下摄片(强迫位摄片):应力下摄片适用于X线平片检查不能显示的关节松弛及关节脱位,最常用于膝、踝关节。检查时采取强迫位置,将被检查肢体放在正位,强迫内翻、外翻足,分别摄片,以了解关节解剖关系有无变化。腰椎在过屈、过伸位拍片,可以排除因椎间盘退变造成的假性脱位。
骨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1.骨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1)骨质疏松:指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但单位重量骨内钙盐含量正常,X线表现为骨的透亮性增强、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
(2)骨质软化:指单位体积骨组织内矿物质含量减少,单位重量骨内钙盐含量亦减少,X线表现与骨质疏松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骨密度降低、骨小梁模糊、骨皮质变薄。此外,骨压缩变形、顿号假性骨折线的出现是其特征表现。
(3)骨质增生:亦称骨质硬化,指单位体积内骨盐增多,X线表现为骨的密度增高、骨皮质变厚、骨小梁增粗、髓腔变窄甚至消失。
(4)骨质破坏:原有骨组织被炎症、肿瘤、肉芽组织取代而消失,称之为骨质破坏。X线表现为骨小梁中断、消失,出现局部性密度减低区。良性骨肿瘤或瘤样病变边界清楚,恶性骨肿瘤或急性骨髓炎则表现为斑片状或溶骨性破坏,呈弥漫浸润性,边缘模糊,界限不清。
(5)骨质坏死:指骨的一部分失去血供而发生的病理性改变。骨坏死发生1~2个月后,X线检查才有阳性表现,初期可见骨密度相对增高,中期死骨区表现骨质疏松及囊状破坏,晚期发生骨质破坏。
(6)骨膜反应:骨膜受刺激后骨膜增生,形成骨膜新生骨称为骨膜反应,X线表现多种多样,可见单层、多层、葱皮样、花边样、日光放射样骨膜反应。
(7)骨或软骨内钙化和骨化:X线表现为局限性颗粒状、斑片状或无结构的致密阴影。
2.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1)关节肿胀:X线可见局部软组织密度增高。
(2)关节积液: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与健侧对比有助于诊断。
(3)关节破坏:关节内软组织破坏时,X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关节间隙狭窄。累及软骨下骨时,X线表现骨质密度减低,以后逐渐发展至骨性关节面模糊、中断或消失。
(4)关节强直:纤维性关节强直X线表现为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不同程度变窄,但关节间隙不消失。骨性强直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甚至消失。
更多卫生职称资讯尽在:医学教育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