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研复习备考已经开始,有些学生还处在迷茫状态,不知道选择哪个院校,学什么专业,也不清楚专业的未来就业情况和前景,有些同学想报考的专业和本科阶段完全不同,这类考生我们称为“四跨考生”,“四跨”会存在一些问题,部分考生担心跨的太多,考上的几率又很小,因此文都编辑整理了一些考研四跨方面的信息,以及针对历史学专业进行分析,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何谓四跨?
何为“四跨”?前三“跨”通常是指跨专业、跨地区、跨学校考研,第四“跨”是指有的考生还跨越文理科、跨档次或是跨学历(即原来是专科生)。这“四跨”中跨专业是最重要的一跨,这一跨意味着你从原本学了四年的专业一脚跨到一个对于你来说可能完全陌生的专业,意味着你要花比别人多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专业课知识。标准的跨地区跨专业跨学校跨档次考生的考研之路比常人是更艰难中的艰难。
历史学四跨注意事项
随着跨考历史越来越热,四跨考生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历史学的考研赛场上,四跨指的是那些跨地区、学校、专业、档次,这部分考生因为不具有其他考生在同一领域的优势,所以对他们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的问题:
1、不要有畏惧心理
觉得11本书堆的老高心里发毛,看到名词解释一个背完又一个心里发慌。给你举个例子,我有个同学考数学,就一本数学分析,两本高等代数,你觉得他很轻松吗,他抱怨说一天搞懂一个定理就偷笑了。反观历史,其实这11本书的内容基本靠背记,所以不要觉得内容很多就望而却步。
2、有选择地看书
根据这五年的趋势,对于跨专业来说,宜求深不宜求广,全面开花是不可能的。有些部分要懂得放弃。比如先秦一般只考选择题(当然春秋战国可能需要稍稍注意一下);中国现代史部分,略微浏览一下就可以了,1949年以后则可以完全不看。世界史近现代一共四本书,如果细看也是来不及的,而且该部分我们比较熟悉,框架大致都有,应以辅导书和背名词解释为主。当然,如果你的方向是上述其中一个,那你一定要看书了,复试躲也躲不掉的。下面就是重点的重点古代史部分,大家可能觉得中国古代史我或多或少知道一点,往往没带心眼看。命题组就是知道你熟悉,所以他出的难,为什么老出魏晋南北朝,就是看准了你这个弱点,想想看,那个时期的古装剧不是多如牛毛,汉武大帝,隋唐演义,三国,康乾盛世,可你看过以魏晋南北朝为背景的电视剧么。另外,中国古代的书要多选几个版本看,比如08年的名解夷陵之战,福建版新版上就没有,而改成猇亭之战(老版的小开本书就有),赵毅的高教版上就用大标题标出夷陵之战,所以多看几个版本是必要的,可以查漏补缺,也可以换换思路。世界古代史也要重点看。
3、明确出题思路
既然是统考,就有一定的出题思路,最典型的就是一个知识点或朝代时期以一种题型出过题以后第二年一般不会再以相同题型考察。根据近来三年的情况,除了各部分分值分布规律外我总结的基本特点是;选择基本无规律,看个人知识面。名解有一定规律,中古以隋唐为界各出一题,中近不出共和国史名解,世界古代欧洲出一题,非欧洲出一题。中国史材料与简答也是以隋唐为界,各出一题,中古的材料题有章可循,以典章制度为主。世界史大题一般不会考工运、共运和苏联。特别注意的是蒙古帝国不列入世界史的考察范围。当然,我不是教大家投机取巧,对于该看的内容,还是要一个不漏的全部看,只是要有针对性的看。
4、全面复习
英语不可小视,对于毕业多年的考生,英语当然要下很功夫。特别英语专业的跨考生(其他外语专业也一样),千万不能以为自己水平还不错轻视它,要精益求精。我一个英语专业的同学,跟我说6级没复习都考580多分,可这次考试英语还是挂了。
5、关于学校选择
一定要量力而行。很多人可能觉得既然跨专业就一定要跨的彻底,非一流名校不上,甚至直指北大。我就觉得在不能精确的估计考研的难度和自身实力的情况下,还是要量力而行,选学校的时候,多打听打听信息,保守为之,不要凭一腔热血想当然。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