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执业药师药理学: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及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抗菌作用】
1.抗菌谱:抗菌谱较窄,主要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厌氧球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包括奈瑟菌、嗜血杆菌)有强大抗菌作用,对嗜肺军团菌、弯曲菌、支原体、衣原体、弓形虫、非典型分枝杆菌等也具良好抗菌作用。对产β-内酰胺酶的葡萄球菌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一定的抗菌活性。通常为快效抑菌剂,高浓度时为杀菌剂。
2.抗菌机制
大环内酯类能不可逆地结合到细菌核糖体50S亚基上,通过阻断转肽作用及mRNA位移,选择性抑制蛋白质合成。
由于大环内酯类在细菌核糖体50S亚基上的结合点与克林霉素和氯霉素相同,当与这些药物合用时,可发生相互拮抗作用。
【药动学特点】
1.吸收 红霉素不耐酸。第二代新大环内酯类,不易被胃酸破坏,生物利用度提高,使血药浓度和组织细胞内药物含量增加,半衰期延长。
2.分布 广泛分布到除脑脊液外的各种体液和组织中。红霉素能进入前列腺,阿奇霉素主要集中在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肺、胆汁和前列腺等。泰利霉素在上、下呼吸道组织内有较高的浓度。
3.代谢和排泄 主要在肝脏代谢,经胆汁排泄。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以原形经胆汁排泄,经肝肠循环部分被重吸收。克拉霉素及其代谢产物经肾排泄。泰利霉素大部分在肝脏代谢。
【临床应用】
1.军团菌病
2.链球菌感染 如咽炎、猩红热、丹毒、急性扁桃体炎、蜂窝组织炎。
3.衣原体、支原体所致的呼吸道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4.棒状杆菌感染 红霉素能根除白喉杆菌感染。
5.其他 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球菌感染患者。可作为治疗隐孢子虫病及弓形体病的选用药物。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红霉素口服或静注均可引起胃肠道反应。新大环内酯类发生率较红霉素低。
2.肝损害 以胆汁淤积为主,亦可致肝实质损害,可见阻塞性黄疸、转氨酶升高等。
3.耳毒性 耳聋多见,先为听力下降,前庭功能受损。
4.心脏毒性 表现为心电图复极异常,即Q-T间期延长、恶性心律失常、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可出现昏厥或者猝死。静脉滴注速度过快时易发生
二、代表药物
1.红霉素
红霉素是治疗军团菌病、百日咳、空肠弯曲菌肠炎和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也常用于感染厌氧菌引起的口腔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所致的呼吸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2.罗红霉素
本品对胃酸稳定,吸收较好,生物利用度高(72%~85%),其分布较广,肺、扁桃体等组织内浓度较高。临床上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耳鼻喉感染,生殖器、皮肤组织感染,也可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感染及军团病等。
3.克拉霉素
抗菌活性和抗菌谱较红霉素强而广。对红霉素敏感的链球菌和葡萄球菌较红霉素更强,对卡他布兰汉菌、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活性好。
临床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感染。
4.阿奇霉素
其抗菌谱与克拉霉素相似,对革兰阴性细菌的抗菌活性有明显改善,对肺炎支原体的作用强。
临床上应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沙眼衣原体和非多药耐药淋球菌的单纯性生殖器感染。
5.泰利霉素
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抗肺炎链球菌比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强百倍,对呼吸道感染的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耐大环内酯类的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及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
更多执业药师考试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考试网
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