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执业药师药理学: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个氨基环醇和氨基糖分子结合而成的苷,故称为氨基糖苷类。
【抗菌作用】
1.抗菌谱:主攻G-菌。
·对革兰阴性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有杀菌作用;
·对革兰阳性球菌作用较差;
·对肠球菌和厌氧菌耐药。
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其中妥布霉素作用最强。
②链霉素对鼠疫杆菌和结核杆菌有效。
2.抗菌机制:
1)对敏感细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始阶段、肽链延伸阶段和终止阶段三个阶段均有影响,从而抑制蛋白合成。
2)还能破坏细菌细胞的完整性,致使细胞内容物外漏而死亡。
·是快速杀菌剂,对静止期细菌也有较强作用。(也称静止期杀菌剂)
【临床应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敏感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全身感染。
【不良反应】重要!
1.耳毒性
1)前庭损害,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共济失调;
2)耳蜗神经损害,表现为听力减退或耳聋。
·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巴龙霉素和新霉素主要产生耳蜗毒性;
·奈替米星、庆大霉素和链霉素引起前庭毒性;
·妥布霉素引起前庭和耳蜗毒性反应机会可能均等。
2.肾毒性
临床可见蛋白尿、管型尿、尿中红细胞,严重者发生氮质血症及无尿。肾毒性大小依次:新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链霉素。
3.神经肌肉阻滞
引起呼吸麻痹、呼吸衰竭,进而循环衰竭而死亡。引起神经肌肉麻痹的程度依次: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新霉素<奈替米星。
4.过敏反应
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各种皮疹、发热等过敏症状,也能引起严重过敏性休克。链霉素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仅次于青霉素。一旦发生,立即注射肾上腺素或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进行抢救。
二、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抗菌作用特点 |
临床应用 |
链霉素 |
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但毒性大,易耐药 |
①鼠疫和兔热病; |
庆大霉素 |
抗菌谱较广,抗菌活性强,对G-杆菌作用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 |
①G-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败血症、骨髓炎、肺炎、脑膜炎等; |
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 |
突出的优点是对许多肠道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产生的钝化酶稳定。 |
对其他氨基糖苷类耐药菌株引起的尿路、呼吸道及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引起的败血症。 |
奈替米星 |
对多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稳定; |
各种敏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
更多执业药师考试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考试网
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