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外科主治医师神经外科学辅导:低颅内压综合征
低颅内压综合征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该病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原因有:脑脊液分泌量减少,脑脊液吸收过多,外伤后发生脑脊液外漏。
二、临床表现
多有明确的颅脑损伤史。个别轻伤后也可出现临床症状。临床以头外伤后出现直立性头痛、恶心、眩晕等症状为特点;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头痛在平卧时减轻或消失,直立时加重;应用脱水、利尿剂后头痛也加重。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腰椎穿刺及CT检查可帮助诊断。
四、治疗
1.体位。患者宜平卧,或头低足高位,部分病人症状可获得缓解。
2.液体疗法。经口服或静脉摄入超过正常需要量1~2L的液体。
3.增加脑脊液分泌量。用药物刺激脉络丛,增加脑脊液分泌量,常用药物有:麻黄素、毛果芸香碱、肾上腺素、右旋硫酸苯丙胺、咖啡因、激素等,但效果尚不肯定,可临床试用。
4.扩张脑血管。通过扩张血管使脑血容量增加,从而使颅内容积增加,颅内压力升高。
5.鞘内注入空气或液体。经腰穿注入过滤空气,一般每次30ml,也可根据病情适当增多。注入空气一方面可使压力升高,另外空气进入脑室可刺激脉络丛分泌脑脊液。鞘内也可注入生理盐水,方法同注入空气,效果不错。